遼代,今準格爾旗境置榆林縣、河濱縣,隸屬西京道東勝州(治所今托克托縣);今旗境內駐金肅軍。西夏元德七年(1125),今旗全境入西夏。元朝,今旗境屬中書省大同路東勝州。明正統(tǒng)十四年(1449)前,今旗境大部屬東勝右衛(wèi)。明正德元年(1506),今旗境統(tǒng)屬蒙古鄂爾多斯萬戶。
清順治六年(1649),編為鄂爾多斯左翼前旗,俗稱準格爾旗(當時轄境相當于今準格爾旗等地區(qū))。設置札薩克,旗衙門駐札勒谷,世襲管理旗務。旗下設8哈拉,42佐領,逐水草而居。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開始在長城以北的50里禁留地內開放20里~30里,允許漢人進入墾荒種地。清乾隆元年(1736),又向北延伸10里~20里,并劃出10里~15里的黑界地。
版權所有:中共內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技術支持: 內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
遼代,今準格爾旗境置榆林縣、河濱縣,隸屬西京道東勝州(治所今托克托縣);今旗境內駐金肅軍。西夏元德七年(1125),今旗全境入西夏。元朝,今旗境屬中書省大同路東勝州。明正統(tǒng)十四年(1449)前,今旗境大部屬東勝右衛(wèi)。明正德元年(1506),今旗境統(tǒng)屬蒙古鄂爾多斯萬戶。
清順治六年(1649),編為鄂爾多斯左翼前旗,俗稱準格爾旗(當時轄境相當于今準格爾旗等地區(qū))。設置札薩克,旗衙門駐札勒谷,世襲管理旗務。旗下設8哈拉,42佐領,逐水草而居。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開始在長城以北的50里禁留地內開放20里~30里,允許漢人進入墾荒種地。清乾隆元年(1736),又向北延伸10里~20里,并劃出10里~15里的黑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