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烏拉特中旗位于內蒙古自治區(qū)巴彥淖爾市東北部,地處北緯41°07′~42°28′,東經107°16′~109°42′。東與包頭市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固陽縣為鄰,南與烏拉特前旗、五原縣、臨河區(qū)、杭錦后旗相依,西連烏拉特后旗,北與蒙古國接壤,有國界線184公里,擁有國家一類陸路口岸—甘其毛都口岸。全旗東西長203.8公里,南北寬148.9公里,呈不規(guī)則四邊形,總面積23 096平方公里,其中可耕地面積80 000公頃,占3.5%;草場面積854 000公頃,占80.3%;其它面積375.33公頃,占16.2%。全旗各類用地具有明顯差異性,陰山山區(qū)和北部高平原為廣袤的草原,前山河套灌區(qū)是主要農業(yè)區(qū),東南部山旱區(qū)為農牧結合的半農半牧區(qū)。全旗轄8個蘇木鎮(zhèn)、1個種畜場,有村民委員會84個,村民小組278個,居民委員會13個。全旗總人口141 844人(49 309戶),比上年增長3.4 9%,其中農業(yè)人口102 293人,非農業(yè)人口39 551人;城鎮(zhèn)人口37 089人、鄉(xiāng)村人口104 755人;蒙古族26 757人,占總人口18.9%,漢族114 013人,占總人口80.4%,其他少數民族1 074人,占0.7%。旗人民政府駐地海流圖鎮(zhèn),距巴彥淖爾市駐地臨河區(qū)161公里,距包頭市219公里,距內蒙古自治區(qū)首府呼和浩特市391公里,距甘其毛都口岸135公里。
2008年,全旗國內生產總值達38.24億元,同比增長22.9%,其中第一產業(yè)增加值10.04億元,同比增長8.3%;第二產業(yè)增加值22.51億元,同比增長31.9%;第三產業(yè)增加值5.69億元,同比增長21.5%;三次產業(yè)比例由上年30.9∶54.5∶14.6調整為26.3∶58.9∶14.8,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26.3%、58.9%和14.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5.85億元,同比增長52.3%;全年財政收入實現46 298萬元,同比增長81.57%,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2 107萬元,增長79.25%。全年地方財政支出80 713萬元,較上年增長42.04%。爭取各級各類專項及補助資金5.94億元,同比增長27.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7.01億元,同比增長20.9%;萬元GDP能耗2.52噸標準煤,下降7.5%,二氧化硫排放量削減3 660噸。全年實際利用外資1.12億元,引進國內區(qū)外資金19.5億元,引進區(qū)內市外資金6億元。農牧民人純收入5 727元,同比增長37.7%,城鎮(zhèn)居民均可支配收入12 748.31元,同比增長22.31%。
【農業(yè)】全年完成農業(yè)產值10.59億元,同比增長36.2%。繼續(xù)優(yōu)化種植結構,糧經飼比例調整為40∶29∶31。農作物播種面積68 105公頃,較上年增加76公頃。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36 723公頃,較上年增加1 593公頃;經濟作物播種面積22 543公頃,較上年減少870公頃,糧食總產量達23.38萬噸,增長16.5%。耕地集中流轉開始破題,在烏加河鎮(zhèn)率先流轉3 640畝;實施投資912萬元的小麥、玉米良種補貼項目、測土配方施肥項目、“一池三改”戶用沼氣建設項目和新型農牧民培訓工程。建成“四位一體”生態(tài)示范戶50戶,建成戶用沼氣1 600戶。實施了150萬元的農機具購置補貼項目。重點補貼大型小麥玉米收割機、平地機和草粉加工等機械,共補貼購置農機具513臺。實施4萬畝中低產田改造、1.2萬畝土地整理、5.1萬畝節(jié)水改造和40.6公里排水整治工程,有效提高農田配套水平。引資8 060萬元,新建日處理番茄3 000噸的番茄制品加工廠和1處年加工2 000萬斤莜蕎麥的“原生有機食品”加工企業(yè)。
【畜牧業(yè)】全年實現牧業(yè)產值4.69億元,同比增長28.3%。牧業(yè)年度牲畜總數為164.01萬頭(只),較上年增加3.25萬頭(只),牲畜出欄65.22萬頭(只)。完成2007年退牧還草項目二期圍欄和改良補播工程;實施110萬畝退牧還草、29萬畝林業(yè)生態(tài)重點工程及退耕還林成果鞏固項目;旗財政投資285萬元,實施85萬畝休牧工程,投資22萬元的基層動物防疫站基礎設施建設,投資67萬元的邊境動物疫情監(jiān)測站續(xù)建項目和投資400萬元的4個嘎查村“整村推進扶貧工程”項目。巴美肉羊種羊飼養(yǎng)量達到1.3萬只,北繁南育托管育肥羔羊2 000只,開展烏拉特羊肉原產地證明商標注冊;推進退牧轉移,安置轉移牧民713戶、2 496人;草畜平衡全面落實,蝗災、動植物疫病得到有效防控。
【工業(yè)】全旗工業(yè)總產值完成53.07億元,同比增長70.9%,工業(yè)增加值19.49億元,同比增長31.3%。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企業(yè)達到29家,較上年增加6家,實現工業(yè)總產值48.63億元,同比增長81.1%,實現增加值17.54億元,同比增長42.8%,占全部工業(yè)增加值的比重達90%,工業(yè)產值超億元的企業(yè)達到17家。全年實施重點工業(yè)項目20項,其中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5項,完成工業(yè)固定資產投資39.1億元,同比增長59.4%,風電產業(yè)進入規(guī)模開發(fā)期,被國家發(fā)改委確定為自治區(qū)三個國家級百萬千瓦風電基地之一,已核準風電項目275萬千瓦,龍源、魯能、中電投、富匯、京能、國華6家企業(yè)陸續(xù)裝機,全年裝機容量達到50萬千瓦,發(fā)電7億千瓦時,實現產值3.5億元,稅收2 975萬元。天力公司投資1億元,建設年產60萬千瓦風電塔筒、塔基、箱變制造項目和白銀中科宇能公司投資1.6億元的風電葉片制造項目等風電配套產業(yè)開工建設,填補了中旗非資源型產業(yè)空白。毅騰200萬噸洗煤和包鋼普興500萬噸洗煤項目一期100萬噸重介洗煤投入生產,遠鑫1萬噸鎳冶煉、溫明煤礦技改擴建、天寶公司60萬噸鉛鋅采選、中原油田原油開采項目進展順利;烏加河鎮(zhèn)番茄加工項目一期日處理1 000噸番茄建成投產,石哈河鎮(zhèn)年處理1萬噸莜蕎麥有機食品加工項目開始試生產。全年共實現銷售收入38.05億元,同比增長上一篇:
版權所有:中共內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技術支持: 內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
【概況】烏拉特中旗位于內蒙古自治區(qū)巴彥淖爾市東北部,地處北緯41°07′~42°28′,東經107°16′~109°42′。東與包頭市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固陽縣為鄰,南與烏拉特前旗、五原縣、臨河區(qū)、杭錦后旗相依,西連烏拉特后旗,北與蒙古國接壤,有國界線184公里,擁有國家一類陸路口岸—甘其毛都口岸。全旗東西長203.8公里,南北寬148.9公里,呈不規(guī)則四邊形,總面積23 096平方公里,其中可耕地面積80 000公頃,占3.5%;草場面積854 000公頃,占80.3%;其它面積375.33公頃,占16.2%。全旗各類用地具有明顯差異性,陰山山區(qū)和北部高平原為廣袤的草原,前山河套灌區(qū)是主要農業(yè)區(qū),東南部山旱區(qū)為農牧結合的半農半牧區(qū)。全旗轄8個蘇木鎮(zhèn)、1個種畜場,有村民委員會84個,村民小組278個,居民委員會13個。全旗總人口141 844人(49 309戶),比上年增長3.4 9%,其中農業(yè)人口102 293人,非農業(yè)人口39 551人;城鎮(zhèn)人口37 089人、鄉(xiāng)村人口104 755人;蒙古族26 757人,占總人口18.9%,漢族114 013人,占總人口80.4%,其他少數民族1 074人,占0.7%。旗人民政府駐地海流圖鎮(zhèn),距巴彥淖爾市駐地臨河區(qū)161公里,距包頭市219公里,距內蒙古自治區(qū)首府呼和浩特市391公里,距甘其毛都口岸135公里。
2008年,全旗國內生產總值達38.24億元,同比增長22.9%,其中第一產業(yè)增加值10.04億元,同比增長8.3%;第二產業(yè)增加值22.51億元,同比增長31.9%;第三產業(yè)增加值5.69億元,同比增長21.5%;三次產業(yè)比例由上年30.9∶54.5∶14.6調整為26.3∶58.9∶14.8,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26.3%、58.9%和14.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5.85億元,同比增長52.3%;全年財政收入實現46 298萬元,同比增長81.57%,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2 107萬元,增長79.25%。全年地方財政支出80 713萬元,較上年增長42.04%。爭取各級各類專項及補助資金5.94億元,同比增長27.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7.01億元,同比增長20.9%;萬元GDP能耗2.52噸標準煤,下降7.5%,二氧化硫排放量削減3 660噸。全年實際利用外資1.12億元,引進國內區(qū)外資金19.5億元,引進區(qū)內市外資金6億元。農牧民人純收入5 727元,同比增長37.7%,城鎮(zhèn)居民均可支配收入12 748.31元,同比增長22.31%。
【農業(yè)】全年完成農業(yè)產值10.59億元,同比增長36.2%。繼續(xù)優(yōu)化種植結構,糧經飼比例調整為40∶29∶31。農作物播種面積68 105公頃,較上年增加76公頃。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36 723公頃,較上年增加1 593公頃;經濟作物播種面積22 543公頃,較上年減少870公頃,糧食總產量達23.38萬噸,增長16.5%。耕地集中流轉開始破題,在烏加河鎮(zhèn)率先流轉3 640畝;實施投資912萬元的小麥、玉米良種補貼項目、測土配方施肥項目、“一池三改”戶用沼氣建設項目和新型農牧民培訓工程。建成“四位一體”生態(tài)示范戶50戶,建成戶用沼氣1 600戶。實施了150萬元的農機具購置補貼項目。重點補貼大型小麥玉米收割機、平地機和草粉加工等機械,共補貼購置農機具513臺。實施4萬畝中低產田改造、1.2萬畝土地整理、5.1萬畝節(jié)水改造和40.6公里排水整治工程,有效提高農田配套水平。引資8 060萬元,新建日處理番茄3 000噸的番茄制品加工廠和1處年加工2 000萬斤莜蕎麥的“原生有機食品”加工企業(yè)。
【畜牧業(yè)】全年實現牧業(yè)產值4.69億元,同比增長28.3%。牧業(yè)年度牲畜總數為164.01萬頭(只),較上年增加3.25萬頭(只),牲畜出欄65.22萬頭(只)。完成2007年退牧還草項目二期圍欄和改良補播工程;實施110萬畝退牧還草、29萬畝林業(yè)生態(tài)重點工程及退耕還林成果鞏固項目;旗財政投資285萬元,實施85萬畝休牧工程,投資22萬元的基層動物防疫站基礎設施建設,投資67萬元的邊境動物疫情監(jiān)測站續(xù)建項目和投資400萬元的4個嘎查村“整村推進扶貧工程”項目。巴美肉羊種羊飼養(yǎng)量達到1.3萬只,北繁南育托管育肥羔羊2 000只,開展烏拉特羊肉原產地證明商標注冊;推進退牧轉移,安置轉移牧民713戶、2 496人;草畜平衡全面落實,蝗災、動植物疫病得到有效防控。
【工業(yè)】全旗工業(yè)總產值完成53.07億元,同比增長70.9%,工業(yè)增加值19.49億元,同比增長31.3%。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企業(yè)達到29家,較上年增加6家,實現工業(yè)總產值48.63億元,同比增長81.1%,實現增加值17.54億元,同比增長42.8%,占全部工業(yè)增加值的比重達90%,工業(yè)產值超億元的企業(yè)達到17家。全年實施重點工業(yè)項目20項,其中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5項,完成工業(yè)固定資產投資39.1億元,同比增長59.4%,風電產業(yè)進入規(guī)模開發(fā)期,被國家發(fā)改委確定為自治區(qū)三個國家級百萬千瓦風電基地之一,已核準風電項目275萬千瓦,龍源、魯能、中電投、富匯、京能、國華6家企業(yè)陸續(xù)裝機,全年裝機容量達到50萬千瓦,發(fā)電7億千瓦時,實現產值3.5億元,稅收2 975萬元。天力公司投資1億元,建設年產60萬千瓦風電塔筒、塔基、箱變制造項目和白銀中科宇能公司投資1.6億元的風電葉片制造項目等風電配套產業(yè)開工建設,填補了中旗非資源型產業(yè)空白。毅騰200萬噸洗煤和包鋼普興500萬噸洗煤項目一期100萬噸重介洗煤投入生產,遠鑫1萬噸鎳冶煉、溫明煤礦技改擴建、天寶公司60萬噸鉛鋅采選、中原油田原油開采項目進展順利;烏加河鎮(zhèn)番茄加工項目一期日處理1 000噸番茄建成投產,石哈河鎮(zhèn)年處理1萬噸莜蕎麥有機食品加工項目開始試生產。全年共實現銷售收入38.05億元,同比增長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