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右旗位于內蒙古自治區(qū)西部,阿拉善盟西南部,龍首山與合黎山北麓。地理位置:北緯38°38′~42°02′,東經99°44′~104°38′。東接內蒙古自治區(qū)阿拉善左旗、甘肅省民勤縣,南鄰甘肅省金昌、山丹、張掖、高臺、臨澤、金塔諸市縣,西連內蒙古自治區(qū)額濟納旗,北與蒙古國接壤,國境線長45.25千米。全旗東西長415千米,南北寬375千米,總面積73 443平方千米。2013年底,阿拉善右旗轄3個鎮(zhèn)(巴丹吉林鎮(zhèn)、雅布賴鎮(zhèn)、阿拉騰敖包鎮(zhèn))、4個蘇木(曼德拉蘇木、阿拉騰朝格蘇木、塔木素布拉格蘇木、巴彥高勒蘇木)。全旗總人口25 502人,其中女性12 859人,非農業(yè)人口16 142人,少數民族8 168人,分別占總人口的50.4%、63.3%和32%。18歲以下3 686人,18-35歲6 429人,35-60歲11 331人,60歲以上4 056人,分別占總人口的14.5%、25.2%、44.4%和15.9%。人口自然增長率4.22‰。人口密度0.35人/平方千米,人口主要集中在巴丹吉林鎮(zhèn)和雅布賴鎮(zhèn)。2013年,全旗地區(qū)生產總值35.96億元,同比增長10%(可比價,下同)。其中第一產業(yè)增加值2.31億元,第二產業(yè)增加值26.48億元,第三產業(yè)增加值7.1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6%、11.1%、7.8%。人均地區(qū)生產總值13.69萬元。第一、二、三產業(yè)結構由2012年的5.9:75.8:18.3,演進為6.4:73.7:19.9,產業(yè)結構進一步優(yōu)化,經濟實力不斷增強。2013年,全旗財政總收入31 014萬元,同比增長26.6%,其中一般預算收入10 366萬元,同比下降5%。全年財政總支出95 206萬元,同比增長13%。其中公共預算支出89 953萬元,同比增長14%,占總支的94.5%。 2013年,城鎮(zhèn)居民均可支配收入27 392元,同比增長10.6%;城鎮(zhèn)居民均消費支出29 063元,同比增長16.2%。農牧民人均純收入12 904元,同比增長13%;農牧民人均消費支出9 948元,同比增長9%。
版權所有:中共內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技術支持: 內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
阿拉善右旗位于內蒙古自治區(qū)西部,阿拉善盟西南部,龍首山與合黎山北麓。地理位置:北緯38°38′~42°02′,東經99°44′~104°38′。東接內蒙古自治區(qū)阿拉善左旗、甘肅省民勤縣,南鄰甘肅省金昌、山丹、張掖、高臺、臨澤、金塔諸市縣,西連內蒙古自治區(qū)額濟納旗,北與蒙古國接壤,國境線長45.25千米。全旗東西長415千米,南北寬375千米,總面積73 443平方千米。2013年底,阿拉善右旗轄3個鎮(zhèn)(巴丹吉林鎮(zhèn)、雅布賴鎮(zhèn)、阿拉騰敖包鎮(zhèn))、4個蘇木(曼德拉蘇木、阿拉騰朝格蘇木、塔木素布拉格蘇木、巴彥高勒蘇木)。全旗總人口25 502人,其中女性12 859人,非農業(yè)人口16 142人,少數民族8 168人,分別占總人口的50.4%、63.3%和32%。18歲以下3 686人,18-35歲6 429人,35-60歲11 331人,60歲以上4 056人,分別占總人口的14.5%、25.2%、44.4%和15.9%。人口自然增長率4.22‰。人口密度0.35人/平方千米,人口主要集中在巴丹吉林鎮(zhèn)和雅布賴鎮(zhèn)。2013年,全旗地區(qū)生產總值35.96億元,同比增長10%(可比價,下同)。其中第一產業(yè)增加值2.31億元,第二產業(yè)增加值26.48億元,第三產業(yè)增加值7.1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6%、11.1%、7.8%。人均地區(qū)生產總值13.69萬元。第一、二、三產業(yè)結構由2012年的5.9:75.8:18.3,演進為6.4:73.7:19.9,產業(yè)結構進一步優(yōu)化,經濟實力不斷增強。2013年,全旗財政總收入31 014萬元,同比增長26.6%,其中一般預算收入10 366萬元,同比下降5%。全年財政總支出95 206萬元,同比增長13%。其中公共預算支出89 953萬元,同比增長14%,占總支的94.5%。 2013年,城鎮(zhèn)居民均可支配收入27 392元,同比增長10.6%;城鎮(zhèn)居民均消費支出29 063元,同比增長16.2%。農牧民人均純收入12 904元,同比增長13%;農牧民人均消費支出9 948元,同比增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