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倫端靖長公主陵位于內(nèi)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左翼中旗瑪拉沁蘇木瓦房村北1公里處,當?shù)厝朔Q“媽媽公主”陵。
固倫端靖長公主陵四周建有磚墻,磨磚對縫,做工精細。圍墻南北長30丈,東西寬10丈,占地面積300平方丈。圍墻有一院門,門兩側立有雕獅石柱。從大門直入,迎面是三間正殿,為靈堂。左右兩間屋內(nèi)擺放著金碟、金盅等金銀供器,供前來祭祀的人們使用。
通過正殿穿堂門再往里走,又有三間正房,這才是正堂。靈堂中間有固倫端靖長公主的靈位。靈位供在繡花鑲黃邊的幔帳內(nèi)。幔帳為對合兩幅,幔軸上有珍珠穗,兩側垂著金絲飄帶。帳簾掛鉤由純金制作。正常的東間屋供奉著5寸高的阿拉坦松阿巴佛爺?shù)慕鹣?;西間屋是第九代班禪額爾德尼卻吉尼瑪1927年來過的地方,所以有寶格德西樂,(佛爺桌)放在這里。地中間輔著8塊刻有花卉圖案的石板。揭開石板就是通往公主墓室的地道。公主墓室是用青磚砌起來的,內(nèi)高約2米,頂部為半圖形狀,青磚楦成。公主棺槨停放在一口水井之上。棺槨前面,左右各立一口油缸,內(nèi)浸直徑約1寸的線繩,搭于缸沿上,謂之“長明燈”。墓室內(nèi)還放有珍珠、瑪瑙、翡翠和金銀器皿。
固倫端靖長公主是清太宗皇帝第三女。生于后金天聰二年(1628),初封固倫公主,清順治十四年(1657)晉封固倫長公主,清順治十六年(1659)晉封延慶公主,復改固倫端靖長公主。清太宗崇德四年(1639)下嫁科左中旗第一代多羅郡王奇他特,清康熙二十五年(1687)逝世,年59歲。
固倫端靖長公主陵前立有墓碑,上刻“溫都伊特格勒圖”字樣,意為重信公主。固倫端靖長公主陵于1947年土地改革運動中被當?shù)厝罕姴饸А?span lang="EN-US">
版權所有:中共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技術支持: 內(nèi)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
固倫端靖長公主陵位于內(nèi)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左翼中旗瑪拉沁蘇木瓦房村北1公里處,當?shù)厝朔Q“媽媽公主”陵。
固倫端靖長公主陵四周建有磚墻,磨磚對縫,做工精細。圍墻南北長30丈,東西寬10丈,占地面積300平方丈。圍墻有一院門,門兩側立有雕獅石柱。從大門直入,迎面是三間正殿,為靈堂。左右兩間屋內(nèi)擺放著金碟、金盅等金銀供器,供前來祭祀的人們使用。
通過正殿穿堂門再往里走,又有三間正房,這才是正堂。靈堂中間有固倫端靖長公主的靈位。靈位供在繡花鑲黃邊的幔帳內(nèi)。幔帳為對合兩幅,幔軸上有珍珠穗,兩側垂著金絲飄帶。帳簾掛鉤由純金制作。正常的東間屋供奉著5寸高的阿拉坦松阿巴佛爺?shù)慕鹣?;西間屋是第九代班禪額爾德尼卻吉尼瑪1927年來過的地方,所以有寶格德西樂,(佛爺桌)放在這里。地中間輔著8塊刻有花卉圖案的石板。揭開石板就是通往公主墓室的地道。公主墓室是用青磚砌起來的,內(nèi)高約2米,頂部為半圖形狀,青磚楦成。公主棺槨停放在一口水井之上。棺槨前面,左右各立一口油缸,內(nèi)浸直徑約1寸的線繩,搭于缸沿上,謂之“長明燈”。墓室內(nèi)還放有珍珠、瑪瑙、翡翠和金銀器皿。
固倫端靖長公主是清太宗皇帝第三女。生于后金天聰二年(1628),初封固倫公主,清順治十四年(1657)晉封固倫長公主,清順治十六年(1659)晉封延慶公主,復改固倫端靖長公主。清太宗崇德四年(1639)下嫁科左中旗第一代多羅郡王奇他特,清康熙二十五年(1687)逝世,年59歲。
固倫端靖長公主陵前立有墓碑,上刻“溫都伊特格勒圖”字樣,意為重信公主。固倫端靖長公主陵于1947年土地改革運動中被當?shù)厝罕姴饸А?span lang="EN-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