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興安盟科爾沁右翼中旗吐列毛杜鎮(zhèn)。古城北面傍山,南與吐列毛杜山遙遙相對,距霍林河北1公里處,中間為平坦開闊地。
東城墻高1.5米,長703米;西城墻高1.8米,長582米;南城墻高2米,長504米;北城墻高1.8米,長493米。4個城門的寬度為5.5米或6.5米。城墻結構是土、泥、鵝卵石,城4角各有1座角樓,城外有1條護城河,城內(nèi)部分建筑依稀可見。從古城遺址采集到的文物主要有:陶器、瓷器殘片,石器殘部,鐵器(盔、矛、鏃、馬具、鏵、鍋),銅幣(唐、宋、遼、金)。
據(jù)載,吐列毛杜古城是金代烏古敵烈統(tǒng)軍司,后改為招討司。設立招討司治所,為其捍邊,以防北顧之憂。
版權所有:中共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技術支持: 內(nèi)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
位于興安盟科爾沁右翼中旗吐列毛杜鎮(zhèn)。古城北面傍山,南與吐列毛杜山遙遙相對,距霍林河北1公里處,中間為平坦開闊地。
東城墻高1.5米,長703米;西城墻高1.8米,長582米;南城墻高2米,長504米;北城墻高1.8米,長493米。4個城門的寬度為5.5米或6.5米。城墻結構是土、泥、鵝卵石,城4角各有1座角樓,城外有1條護城河,城內(nèi)部分建筑依稀可見。從古城遺址采集到的文物主要有:陶器、瓷器殘片,石器殘部,鐵器(盔、矛、鏃、馬具、鏵、鍋),銅幣(唐、宋、遼、金)。
據(jù)載,吐列毛杜古城是金代烏古敵烈統(tǒng)軍司,后改為招討司。設立招討司治所,為其捍邊,以防北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