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延城遺址有兩種不同的意見。其一,中瑞科學考察團認為,距離額濟納旗巴彥陶來農(nóng)場四隊東南15公里處的古城遺址是漢代居延城遺址。其二,是甘肅省文物考古隊、甘肅省博物館認為此城之西約10公里的另一座漢代古城才是居延城。前者所說古城方向大致為南北向,南城墻長127米,西城墻長122米,北城墻長126米,東城墻長131米。墻基厚4米,殘高1.70米,南墻中部開門,城角有墩臺伸出。城內(nèi)房屋殘跡可辨。發(fā)現(xiàn)“五銖”“大泉五十”、銅鏃、鐵器、陶器和鄂爾多斯式青銅器。后者所說,居延城為沙丘紅柳所包圍,部分城墻已被流沙掩埋。南北城墻長130米,東西長127米,墻寬3.30米,高5米。城內(nèi)有多處灰層出露,地面散布著陶片、網(wǎng)墜、鐵器碎片等。據(jù)專家分析,上述兩城都是漢代居延城。西城是軍事性質的,是居延都尉的駐守地;東城是處理政務的官員住地。
版權所有:中共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技術支持: 內(nèi)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
居延城遺址有兩種不同的意見。其一,中瑞科學考察團認為,距離額濟納旗巴彥陶來農(nóng)場四隊東南15公里處的古城遺址是漢代居延城遺址。其二,是甘肅省文物考古隊、甘肅省博物館認為此城之西約10公里的另一座漢代古城才是居延城。前者所說古城方向大致為南北向,南城墻長127米,西城墻長122米,北城墻長126米,東城墻長131米。墻基厚4米,殘高1.70米,南墻中部開門,城角有墩臺伸出。城內(nèi)房屋殘跡可辨。發(fā)現(xiàn)“五銖”“大泉五十”、銅鏃、鐵器、陶器和鄂爾多斯式青銅器。后者所說,居延城為沙丘紅柳所包圍,部分城墻已被流沙掩埋。南北城墻長130米,東西長127米,墻寬3.30米,高5米。城內(nèi)有多處灰層出露,地面散布著陶片、網(wǎng)墜、鐵器碎片等。據(jù)專家分析,上述兩城都是漢代居延城。西城是軍事性質的,是居延都尉的駐守地;東城是處理政務的官員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