遐福寺又名黑帝廟,舊址位于興安盟科爾沁右翼中旗巴彥呼舒鎮(zhèn),是一座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間。1986—1988年,旗政府累計投資修復寺廟正殿和東、西偏殿。
遐福寺外觀以石砌成,白壁紅邊,它把漢式的坡頂、斗拱、方亭和藏式平頂,梯形窗、異形柱等結合在一起,整體形象生動和諧,構成漢藏結合的藝術風格。寺廟的正殿,為蒙漢合璧造型。墻壁以石砌成,白壁紅邊,頂部四角有銅制錦金經柱;墻壁頂部有法輪和相對而立的神鹿像。廟前有四大天王泥塑像。殿堂內紅漆明柱,天花板上繪有彩色龍鳳圖案;后部為佛堂,黨中央懸掛著鍛制繡花的傘蓋頂幔,下面供有用120兩銀鑄成的釋迦牟尼佛像,兩側是宗喀巴、麥得爾和依次排列的上千個大小佛像;前部為經堂,正中是鋪有地毯的誦經席,兩側陳列著各種經卷、經具、器皿。寺廟背后建有一座藏經殿,藏有《甘珠爾》等大藏經卷。藏經殿后高聳著一座白色佛塔,冠頂嵌掛著法器和銅制日月模型。
版權所有:中共內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技術支持: 內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
遐福寺又名黑帝廟,舊址位于興安盟科爾沁右翼中旗巴彥呼舒鎮(zhèn),是一座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間。1986—1988年,旗政府累計投資修復寺廟正殿和東、西偏殿。
遐福寺外觀以石砌成,白壁紅邊,它把漢式的坡頂、斗拱、方亭和藏式平頂,梯形窗、異形柱等結合在一起,整體形象生動和諧,構成漢藏結合的藝術風格。寺廟的正殿,為蒙漢合璧造型。墻壁以石砌成,白壁紅邊,頂部四角有銅制錦金經柱;墻壁頂部有法輪和相對而立的神鹿像。廟前有四大天王泥塑像。殿堂內紅漆明柱,天花板上繪有彩色龍鳳圖案;后部為佛堂,黨中央懸掛著鍛制繡花的傘蓋頂幔,下面供有用120兩銀鑄成的釋迦牟尼佛像,兩側是宗喀巴、麥得爾和依次排列的上千個大小佛像;前部為經堂,正中是鋪有地毯的誦經席,兩側陳列著各種經卷、經具、器皿。寺廟背后建有一座藏經殿,藏有《甘珠爾》等大藏經卷。藏經殿后高聳著一座白色佛塔,冠頂嵌掛著法器和銅制日月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