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夏季,清康熙皇帝率領(lǐng)三路大軍親征噶爾丹。這次清康熙親征,大敗噶爾丹,血屠準噶爾部。清康熙凱旋歸師時,途經(jīng)歸化城,應(yīng)二世乃吉托音之請,在小召駐蹕3日,舉行大祭。清康熙將全副盔甲、戰(zhàn)袍、錦靴、弓箭、腰刀、馬鞍等隨身之物賜給小召作紀念,并賴準建造“青色琉璃瓦石碑”,以滿漢蒙藏4種文字刻碑,立于大殿前。
從此,小召地位迅速上升,在歸化城寺廟中,其地位已凌駕于大召之上,小召喇嘛受到特別優(yōu)待。小召喇嘛受封清政府錢糧,準許他們獨用蒙古文誦經(jīng),并且清康熙皇帝特別批準內(nèi)蒙古東部科爾沁部10旗作為乃吉托音呼圖克圖的化緣之地。乃吉托音二世赴科爾沁一次布施收入白銀5萬兩,駝牛3000頭,貂裘、金珠等收入不計其數(shù)。小召財力、物力充裕,乃吉托音二世對大召和小召進行大規(guī)模修葺和擴建,建立幾座小召屬廟。這個時期是小召在政治地位和經(jīng)濟實力方面的鼎盛時期。
小召原來是規(guī)模較小的寺廟。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開始,乃吉托音二世對小召進行大規(guī)模維修和擴建,并呈請清康熙皇帝賜名“崇福寺”,發(fā)給滿漢蒙藏四體文寺額。擴建后的小召規(guī)模,據(jù)《乃吉托音二世傳》記載:主廟十二丈方,為上下兩層樓,外壁彩漆精畫,十分美景。內(nèi)有三世佛、長壽佛、八大菩薩、執(zhí)金剛栩栩如生;主廟南面建起一座能容納1000名僧眾的雙層大殿,主廟西南與大殿并排建起一座釋迦牟尼佛寺;其兩側(cè)建起二十一度母寺,東南方為三大伊達木(護法金剛)佛寺,其兩側(cè)為羅剎殿及四大天王殿。主廟的后面是一座14丈方的邁達理佛殿,其兩側(cè)是德高望重的弟子額爾德尼·畢力貢達賴建起的精巧的釋迦牟尼殿。對應(yīng)的是他的高足弟子莫爾根迪彥齊建造的一座雷同的三大長壽佛殿。
小召所屬寺廟有慈燈寺(五塔寺)、薈安寺(岱海召)、善緣寺(登奴素召)。
小召這種顯赫的地位,維持時間并不很長。從乃吉托音二世逝世后逐漸步入下坡路。從清雍正年間開始,歸化城召廟的權(quán)利逐漸轉(zhuǎn)移到席勒圖召。
《圣祖御制崇福寺碑》碑文
朕惟歸化城為古豐州地,山環(huán)水互,夙稱勝境。城南舊有佛剎,喇嘛托音葺而新之,奏請寺額,因賜名:崇福寺。丙子,冬,朕以征厄魯特噶爾丹,師次歸化城。于寺前駐蹕,見其殿宇弘麗,法相莊嚴,命懸設(shè)寶幡,并以朕所御甲胄、弓矢、橐鞬留之寺中。
夫朕之親有事于塞外,非無故也。往者,厄魯特與喀爾喀交惡相攻。朕憫念生民涂炭,遣使諭解,而嚆爾丹追擊喀爾喀,竟入掠我烏朱穆秦。爰命和碩裕親王聲討,大敗賊于烏蘭布通。時,噶爾丹盟誓佛前,永不入犯,乃班師而還。后,噶爾丹蔑棄誓言,復(fù)掠納木查爾拖音于克魯倫之地。丙子,春,朕親總六師,由中路進剿,至克魯倫河,賊眾望見軍容,宵遁;適朕所期會西路官兵,遇于昭莫多,大敗之,俘斬?zé)o算;丹木把、哈什哈等率眾來歸,噶爾丹跳身走。是冬,朕復(fù)駐師鄂爾多斯,剿撫并用,厄魯特人眾絡(luò)繹歸命,噶爾丹仍未向順。丁丑,率師駐狼居胥山麓,官兵分道并進,噶爾丹計窮自斃,子女就獲,余黨悉平。
方今中外恬熙,邊境生靈,咸得宴然安堵。喇嘛托音請建碑,垂示永久,因書此勒石,俾后之覽者,知朕不憚寒署,三臨絕塞,為民除殘之意。時,清康熙四十二年,歲次癸未,月。(此碑文現(xiàn)存內(nèi)蒙古博物院)
版權(quán)所有:中共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技術(shù)支持: 內(nèi)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
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夏季,清康熙皇帝率領(lǐng)三路大軍親征噶爾丹。這次清康熙親征,大敗噶爾丹,血屠準噶爾部。清康熙凱旋歸師時,途經(jīng)歸化城,應(yīng)二世乃吉托音之請,在小召駐蹕3日,舉行大祭。清康熙將全副盔甲、戰(zhàn)袍、錦靴、弓箭、腰刀、馬鞍等隨身之物賜給小召作紀念,并賴準建造“青色琉璃瓦石碑”,以滿漢蒙藏4種文字刻碑,立于大殿前。
從此,小召地位迅速上升,在歸化城寺廟中,其地位已凌駕于大召之上,小召喇嘛受到特別優(yōu)待。小召喇嘛受封清政府錢糧,準許他們獨用蒙古文誦經(jīng),并且清康熙皇帝特別批準內(nèi)蒙古東部科爾沁部10旗作為乃吉托音呼圖克圖的化緣之地。乃吉托音二世赴科爾沁一次布施收入白銀5萬兩,駝牛3000頭,貂裘、金珠等收入不計其數(shù)。小召財力、物力充裕,乃吉托音二世對大召和小召進行大規(guī)模修葺和擴建,建立幾座小召屬廟。這個時期是小召在政治地位和經(jīng)濟實力方面的鼎盛時期。
小召原來是規(guī)模較小的寺廟。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開始,乃吉托音二世對小召進行大規(guī)模維修和擴建,并呈請清康熙皇帝賜名“崇福寺”,發(fā)給滿漢蒙藏四體文寺額。擴建后的小召規(guī)模,據(jù)《乃吉托音二世傳》記載:主廟十二丈方,為上下兩層樓,外壁彩漆精畫,十分美景。內(nèi)有三世佛、長壽佛、八大菩薩、執(zhí)金剛栩栩如生;主廟南面建起一座能容納1000名僧眾的雙層大殿,主廟西南與大殿并排建起一座釋迦牟尼佛寺;其兩側(cè)建起二十一度母寺,東南方為三大伊達木(護法金剛)佛寺,其兩側(cè)為羅剎殿及四大天王殿。主廟的后面是一座14丈方的邁達理佛殿,其兩側(cè)是德高望重的弟子額爾德尼·畢力貢達賴建起的精巧的釋迦牟尼殿。對應(yīng)的是他的高足弟子莫爾根迪彥齊建造的一座雷同的三大長壽佛殿。
小召所屬寺廟有慈燈寺(五塔寺)、薈安寺(岱海召)、善緣寺(登奴素召)。
小召這種顯赫的地位,維持時間并不很長。從乃吉托音二世逝世后逐漸步入下坡路。從清雍正年間開始,歸化城召廟的權(quán)利逐漸轉(zhuǎn)移到席勒圖召。
《圣祖御制崇福寺碑》碑文
朕惟歸化城為古豐州地,山環(huán)水互,夙稱勝境。城南舊有佛剎,喇嘛托音葺而新之,奏請寺額,因賜名:崇福寺。丙子,冬,朕以征厄魯特噶爾丹,師次歸化城。于寺前駐蹕,見其殿宇弘麗,法相莊嚴,命懸設(shè)寶幡,并以朕所御甲胄、弓矢、橐鞬留之寺中。
夫朕之親有事于塞外,非無故也。往者,厄魯特與喀爾喀交惡相攻。朕憫念生民涂炭,遣使諭解,而嚆爾丹追擊喀爾喀,竟入掠我烏朱穆秦。爰命和碩裕親王聲討,大敗賊于烏蘭布通。時,噶爾丹盟誓佛前,永不入犯,乃班師而還。后,噶爾丹蔑棄誓言,復(fù)掠納木查爾拖音于克魯倫之地。丙子,春,朕親總六師,由中路進剿,至克魯倫河,賊眾望見軍容,宵遁;適朕所期會西路官兵,遇于昭莫多,大敗之,俘斬?zé)o算;丹木把、哈什哈等率眾來歸,噶爾丹跳身走。是冬,朕復(fù)駐師鄂爾多斯,剿撫并用,厄魯特人眾絡(luò)繹歸命,噶爾丹仍未向順。丁丑,率師駐狼居胥山麓,官兵分道并進,噶爾丹計窮自斃,子女就獲,余黨悉平。
方今中外恬熙,邊境生靈,咸得宴然安堵。喇嘛托音請建碑,垂示永久,因書此勒石,俾后之覽者,知朕不憚寒署,三臨絕塞,為民除殘之意。時,清康熙四十二年,歲次癸未,月。(此碑文現(xiàn)存內(nèi)蒙古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