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久久久久国产|AV永久精品无码国产|99亚洲专区福利在线|人妖精品亚洲永久免费精品|91爱国产成人毛片国产a|aV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无码|国产免费av片在线观看与下载|国产成人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

特睦格圖

發(fā)布時間:2020-01-12 【字體:

  •  

     

    特睦格圖,漢名汪睿昌,字印侯,中國近代蒙古族蒙文鉛字發(fā)明家、出版家,清光緒十四年(1888)十二月七日出生,內(nèi)蒙古赤峰市喀喇沁右旗(今赤峰市喀喇沁王府大西溝門一個普通平民家里。自幼聰敏好學,才智過人,在貢桑諾爾布所辦崇正學堂畢業(yè)后,受貢王賞識,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受派到北京東省鐵路俄文學校專攻俄文。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冬,又被貢王選派赴日本東京振武學堂學軍事,后轉學醫(yī),6年后回國。1912—1913年,在王府、赤峰行醫(yī)年余,1914年,貢王進京任蒙藏事務局(后更名蒙藏院)總裁后,任他為局首席翻譯官兼庶務科長、典禮司員兼蒙藏學校教授。

    特睦格圖精通蒙漢滿藏4種語言、文字,亦通曉日、俄兩種文字,成為蒙古族第一代留學生、知名學者。他一心致力于蒙古民族的語言、文學、歷史研究,從事蒙、漢、滿、藏文字典籍的翻譯和整理。在從事學術研究和著書立說中他深感出版蒙藏文書籍之難。當時蒙文印刷只有少量木刻印、石印。國內(nèi)許多有志者如清宣統(tǒng)年間的蒙古人扎拉豐阿、1913年,漢人黃序東等,雖曾多次創(chuàng)制蒙文鉛字,終因種種條件所限,均未成功。1913年,俄國人在哈爾濱出版過蒙文鉛字雜志,1915年,日本人在東北出版過蒙文鉛印日報,但對中國技術保密,而且那些鉛字工料粗糙,銜接不合理,難以認讀。富有強烈民族自尊心的特睦格圖,決心著手研究創(chuàng)制中國的蒙文鉛字。

    1915年,特睦格圖對中外鉛印工藝、字形作了細致研究之后,首先將蒙文、滿文上中下3體400余字母、字頭,書寫成工整的正楷字,然后分類排隊,選其中美觀大方的字形,精雕細刻,反復琢磨,第一次用牛角刻出85個字形。但應用于印刷時,上下深淺不一,粗細不均,未獲成功。第二次他改用日本黃楊木作材料,手刻數(shù)百蒙文字頭,字型略有改進,但中國京津地區(qū)不能承制木刻活字版,若用木刻字模,必須去日本。當時特睦格圖囊空如洗,又無外援,使創(chuàng)制蒙文鉛字的工作不得不暫時停下。1919年,在貢王的支持下,他多次到天津向一日本人學習雕刻技術,并結合實際情況,初步制成了蒙文鉛字銅模,鑄出了鉛字。經(jīng)反復試用,多次改進,1922年冬,蒙文鉛字印刷術終于在我國首獲成功。1923年,民國政府農(nóng)商部對此發(fā)獎表彰,決定不征捐稅,發(fā)給30年專利證書。與此同時,特睦格圖創(chuàng)制的滿文鉛字亦同時世。

    1923年春,特睦格圖在北京創(chuàng)辦我國歷史上第一個蒙文出版社(蒙文書社),自任經(jīng)理。他又同云集在京的蒙古族學界人士伊德欽、金永昌、恩和布林等人興辦了蒙文印刷廠。1925年,他又創(chuàng)制出藏文鉛字,在書社內(nèi)鉛印藏文典籍。經(jīng)他印刷廠的培訓、幫助,沈陽的東蒙書局、上海的商務印書館、商都蒙文印刷廠也相繼開始蒙文書刊的印刷。從1922—1929年末,是蒙文書社的鼎盛時期,由特睦格圖主編、翻譯、出版的蒙、滿、漢、藏文歷史與現(xiàn)代書籍多達50余種,10萬冊以上。這些書在國內(nèi)及日、俄、法國廣為發(fā)行,《蒙日語會話》《蒙文教科書》(八冊)成為日人學蒙文蒙語的入門書籍,受到好評。

    1930年,南京政府把蒙文書社遷至南京,為其刊印蒙藏書報、公牘文件。同年,特睦格圖任南京國民教育部蒙藏教育司常任編審兼科長,是我國第一次《教育年鑒》的編審委員之一,并由他編寫了蒙藏教育部分。1932年,因日本軍艦炮轟南京,蒙文書社被迫關閉。特睦格圖以后曾到王爺廟(今烏蘭浩特)興安軍官學校任教。1939年5月2日,病故于王爺廟,終年53歲。

     

上一篇:
李萬林
下一篇:
布和德力格爾
聲明: 轉載請注明來源于《內(nèi)蒙古區(qū)情網(wǎng)》官方網(wǎng)站

版權所有:中共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備05003250號-3

蒙公安備案:15010502000173號

政府網(wǎng)站標識碼:1500000032

技術支持: 內(nèi)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

特睦格圖

發(fā)布時間:2020-01-12 來源:《喀喇沁旗志》        【字體:

  •  

     

    特睦格圖,漢名汪睿昌,字印侯,中國近代蒙古族蒙文鉛字發(fā)明家、出版家,清光緒十四年(1888)十二月七日出生,內(nèi)蒙古赤峰市喀喇沁右旗(今赤峰市喀喇沁王府大西溝門一個普通平民家里。自幼聰敏好學,才智過人,在貢桑諾爾布所辦崇正學堂畢業(yè)后,受貢王賞識,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受派到北京東省鐵路俄文學校專攻俄文。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冬,又被貢王選派赴日本東京振武學堂學軍事,后轉學醫(yī),6年后回國。1912—1913年,在王府、赤峰行醫(yī)年余,1914年,貢王進京任蒙藏事務局(后更名蒙藏院)總裁后,任他為局首席翻譯官兼庶務科長、典禮司員兼蒙藏學校教授。

    特睦格圖精通蒙漢滿藏4種語言、文字,亦通曉日、俄兩種文字,成為蒙古族第一代留學生、知名學者。他一心致力于蒙古民族的語言、文學、歷史研究,從事蒙、漢、滿、藏文字典籍的翻譯和整理。在從事學術研究和著書立說中他深感出版蒙藏文書籍之難。當時蒙文印刷只有少量木刻印、石印。國內(nèi)許多有志者如清宣統(tǒng)年間的蒙古人扎拉豐阿、1913年,漢人黃序東等,雖曾多次創(chuàng)制蒙文鉛字,終因種種條件所限,均未成功。1913年,俄國人在哈爾濱出版過蒙文鉛字雜志,1915年,日本人在東北出版過蒙文鉛印日報,但對中國技術保密,而且那些鉛字工料粗糙,銜接不合理,難以認讀。富有強烈民族自尊心的特睦格圖,決心著手研究創(chuàng)制中國的蒙文鉛字。

    1915年,特睦格圖對中外鉛印工藝、字形作了細致研究之后,首先將蒙文、滿文上中下3體400余字母、字頭,書寫成工整的正楷字,然后分類排隊,選其中美觀大方的字形,精雕細刻,反復琢磨,第一次用牛角刻出85個字形。但應用于印刷時,上下深淺不一,粗細不均,未獲成功。第二次他改用日本黃楊木作材料,手刻數(shù)百蒙文字頭,字型略有改進,但中國京津地區(qū)不能承制木刻活字版,若用木刻字模,必須去日本。當時特睦格圖囊空如洗,又無外援,使創(chuàng)制蒙文鉛字的工作不得不暫時停下。1919年,在貢王的支持下,他多次到天津向一日本人學習雕刻技術,并結合實際情況,初步制成了蒙文鉛字銅模,鑄出了鉛字。經(jīng)反復試用,多次改進,1922年冬,蒙文鉛字印刷術終于在我國首獲成功。1923年,民國政府農(nóng)商部對此發(fā)獎表彰,決定不征捐稅,發(fā)給30年專利證書。與此同時,特睦格圖創(chuàng)制的滿文鉛字亦同時世。

    1923年春,特睦格圖在北京創(chuàng)辦我國歷史上第一個蒙文出版社(蒙文書社),自任經(jīng)理。他又同云集在京的蒙古族學界人士伊德欽、金永昌、恩和布林等人興辦了蒙文印刷廠。1925年,他又創(chuàng)制出藏文鉛字,在書社內(nèi)鉛印藏文典籍。經(jīng)他印刷廠的培訓、幫助,沈陽的東蒙書局、上海的商務印書館、商都蒙文印刷廠也相繼開始蒙文書刊的印刷。從1922—1929年末,是蒙文書社的鼎盛時期,由特睦格圖主編、翻譯、出版的蒙、滿、漢、藏文歷史與現(xiàn)代書籍多達50余種,10萬冊以上。這些書在國內(nèi)及日、俄、法國廣為發(fā)行,《蒙日語會話》《蒙文教科書》(八冊)成為日人學蒙文蒙語的入門書籍,受到好評。

    1930年,南京政府把蒙文書社遷至南京,為其刊印蒙藏書報、公牘文件。同年,特睦格圖任南京國民教育部蒙藏教育司常任編審兼科長,是我國第一次《教育年鑒》的編審委員之一,并由他編寫了蒙藏教育部分。1932年,因日本軍艦炮轟南京,蒙文書社被迫關閉。特睦格圖以后曾到王爺廟(今烏蘭浩特)興安軍官學校任教。1939年5月2日,病故于王爺廟,終年53歲。

     

上一篇:
下一篇:
聲明: 轉載請注明來源于《內(nèi)蒙古區(qū)情網(wǎng)》官方網(wǎng)站
智能導讀
    無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