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區(qū)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2000年,全區(qū)共有22個民族:蒙古族、漢族、回族、滿族、藏族、達斡爾族、朝鮮族、土族、壯族、維吾爾族、俄羅斯族、黎族、彝族、錫伯族、布依族、苗族、土家族、鄂溫克族、哈尼族、傈僳族、柯爾柯孜族、東鄉(xiāng)族。
1982年,海南區(qū)總人口為60589人,其中漢族57143人,占總人口的94.31%;蒙古族1098人,占總人口的1.81%;回族1947人,占總人口的3.21%;滿族353人,占總人口的0.58%;其他少數(shù)民族48人,占總人口的0.08%。分布情況是:拉僧仲辦事處,漢族8793人,蒙古族333人,回族69人,滿族98人,達斡爾族6人,白族2人;西卓子山辦事處,漢族7414人,蒙古族74人,回族55人,滿族56人,朝鮮族1人,達斡爾族1人;老石旦辦事處,漢族15026人,蒙古族201人,回族1424人,滿族73人,朝鮮族3人,藏族1人,土家族1人;拉僧廟辦事處,漢族8722人,蒙古族193人,回族149人,滿族34人,壯族1人,其他民族7人;公烏素辦事處,漢族17188人,蒙古族297人,回族250人,滿族92人,土族8人,朝鮮族7人,壯族6人,藏族1人,苗族1人,布依族1人,達斡爾族1人。
1990年,海南區(qū)總人口為75215人,其中漢族70687人,占總人口的93.98%,比1982年減少0.33個百分點;蒙古族1805人,占總人口的2.40%,比1982年增加0.59個百分點;回族1896人,占總人口的2.52%,比1982年減少0.69個百分點;滿族749人,占總人口的1.00%,比1982年增加0.42個百分點;其他少數(shù)民族78人,占總人口的0.10%,比1982年增加0.02個百分點。分布情況是:拉僧仲辦事處,漢族11 337人,蒙古族609人,回族78人,滿族132人,達斡爾族8人,白族2人,壯族1人,布依族1人;西卓子山辦事處,漢族7055人,蒙古族114人,回族39人,滿族161人,藏族4人,達斡爾族2人;老石旦辦事處,漢族14 646人,蒙古族242人,回族1232人,滿族130人,藏族7人,達斡爾族1人,鄂溫克族1人;拉僧廟辦事處,漢族9506人,蒙古族235人,回族178人,滿族90人,其它民族4人;公烏素辦事處,漢族24068人,蒙古族586人,回族359人,滿族236人,土族9人,朝鮮族7人,錫伯族7人,維吾爾族5人,東鄉(xiāng)族1人,黎族1人;東風農(nóng)場,漢族4075人,蒙古族19人,回族10人,藏族7人。
2000年,海南區(qū)總人口為100819人,其中漢族95164人,占總人口的94.39%,比1990年增加1.41個百分點;蒙古族2824人,占總人口的2.80%,比1990年增加0.40個百分點,回族1988人,占總人口的1.97%,比1990年減少0.55個百分點;滿族702人,占總人口的0.70%,比1990年減少0.30個百分點;其他少數(shù)民族141人,占總人口的0.14%,比1990年增加0.04個百分點。分布情況是:拉僧仲辦事處,漢族20 742人,蒙古族1189人,回族115人,滿族118人,朝鮮族5人,藏族9人,達斡爾族9人,其它民族20人;西卓子山辦事處,漢族7776人,蒙古族205人,回族47人,滿族128人,藏族5人,達斡爾族6人,其它民族2人;老石旦鎮(zhèn),漢族13172人,蒙古族258人,回族1236人,滿族106人,朝鮮族2人,藏族3人,達斡爾族2人,其它民族2人;公烏素鎮(zhèn),漢族23765人,蒙古族593人,回族328人,滿族194人,朝鮮族3人,藏族10人,達斡爾族4人,其它民族30人;拉僧廟鎮(zhèn),漢族11120人,蒙古族411人,回族204人,滿族149人,藏族3人,其它民族8人;東風鄉(xiāng),漢族6937人,蒙古族97人,回族46人,滿族5人,朝鮮族1人,藏族7人,其它民族4人;巴音陶亥鄉(xiāng),漢族11652人,蒙古族71人,回族12人,滿族2人,朝鮮族3人,其它民族3人。見表3-2-1。
1982年、1990年、2000年海南區(qū)民族人口分布統(tǒng)計表
版權所有:中共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技術支持: 內(nèi)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
海南區(qū)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2000年,全區(qū)共有22個民族:蒙古族、漢族、回族、滿族、藏族、達斡爾族、朝鮮族、土族、壯族、維吾爾族、俄羅斯族、黎族、彝族、錫伯族、布依族、苗族、土家族、鄂溫克族、哈尼族、傈僳族、柯爾柯孜族、東鄉(xiāng)族。
1982年,海南區(qū)總人口為60589人,其中漢族57143人,占總人口的94.31%;蒙古族1098人,占總人口的1.81%;回族1947人,占總人口的3.21%;滿族353人,占總人口的0.58%;其他少數(shù)民族48人,占總人口的0.08%。分布情況是:拉僧仲辦事處,漢族8793人,蒙古族333人,回族69人,滿族98人,達斡爾族6人,白族2人;西卓子山辦事處,漢族7414人,蒙古族74人,回族55人,滿族56人,朝鮮族1人,達斡爾族1人;老石旦辦事處,漢族15026人,蒙古族201人,回族1424人,滿族73人,朝鮮族3人,藏族1人,土家族1人;拉僧廟辦事處,漢族8722人,蒙古族193人,回族149人,滿族34人,壯族1人,其他民族7人;公烏素辦事處,漢族17188人,蒙古族297人,回族250人,滿族92人,土族8人,朝鮮族7人,壯族6人,藏族1人,苗族1人,布依族1人,達斡爾族1人。
1990年,海南區(qū)總人口為75215人,其中漢族70687人,占總人口的93.98%,比1982年減少0.33個百分點;蒙古族1805人,占總人口的2.40%,比1982年增加0.59個百分點;回族1896人,占總人口的2.52%,比1982年減少0.69個百分點;滿族749人,占總人口的1.00%,比1982年增加0.42個百分點;其他少數(shù)民族78人,占總人口的0.10%,比1982年增加0.02個百分點。分布情況是:拉僧仲辦事處,漢族11 337人,蒙古族609人,回族78人,滿族132人,達斡爾族8人,白族2人,壯族1人,布依族1人;西卓子山辦事處,漢族7055人,蒙古族114人,回族39人,滿族161人,藏族4人,達斡爾族2人;老石旦辦事處,漢族14 646人,蒙古族242人,回族1232人,滿族130人,藏族7人,達斡爾族1人,鄂溫克族1人;拉僧廟辦事處,漢族9506人,蒙古族235人,回族178人,滿族90人,其它民族4人;公烏素辦事處,漢族24068人,蒙古族586人,回族359人,滿族236人,土族9人,朝鮮族7人,錫伯族7人,維吾爾族5人,東鄉(xiāng)族1人,黎族1人;東風農(nóng)場,漢族4075人,蒙古族19人,回族10人,藏族7人。
2000年,海南區(qū)總人口為100819人,其中漢族95164人,占總人口的94.39%,比1990年增加1.41個百分點;蒙古族2824人,占總人口的2.80%,比1990年增加0.40個百分點,回族1988人,占總人口的1.97%,比1990年減少0.55個百分點;滿族702人,占總人口的0.70%,比1990年減少0.30個百分點;其他少數(shù)民族141人,占總人口的0.14%,比1990年增加0.04個百分點。分布情況是:拉僧仲辦事處,漢族20 742人,蒙古族1189人,回族115人,滿族118人,朝鮮族5人,藏族9人,達斡爾族9人,其它民族20人;西卓子山辦事處,漢族7776人,蒙古族205人,回族47人,滿族128人,藏族5人,達斡爾族6人,其它民族2人;老石旦鎮(zhèn),漢族13172人,蒙古族258人,回族1236人,滿族106人,朝鮮族2人,藏族3人,達斡爾族2人,其它民族2人;公烏素鎮(zhèn),漢族23765人,蒙古族593人,回族328人,滿族194人,朝鮮族3人,藏族10人,達斡爾族4人,其它民族30人;拉僧廟鎮(zhèn),漢族11120人,蒙古族411人,回族204人,滿族149人,藏族3人,其它民族8人;東風鄉(xiāng),漢族6937人,蒙古族97人,回族46人,滿族5人,朝鮮族1人,藏族7人,其它民族4人;巴音陶亥鄉(xiāng),漢族11652人,蒙古族71人,回族12人,滿族2人,朝鮮族3人,其它民族3人。見表3-2-1。
1982年、1990年、2000年海南區(qū)民族人口分布統(tǒng)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