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節(jié)氣簡介
大寒是農歷二十四節(jié)氣中最后一個節(jié)氣,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陽到達黃經300°時為“大寒”。大寒,是天氣寒冷到極點的意思。
《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大寒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
這時寒潮南下頻繁,是中國大部地區(qū)一年中的寒冷時期,風大、低溫、地面積雪不化,呈現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凍的嚴寒景象。
詩云“蠟樹銀山炫皎光,朔風獨嘯靜三江。老農猶喜高天雪,況有來年麥果香。”(左河水)
過了大寒又立春,即迎來新一年的節(jié)氣輪回。
貳 節(jié)氣三候
俗話說:“花木管時令,鳥鳴報農時”?;ú輼淠尽ⅧB獸飛禽均按照季節(jié)活動,因此它們規(guī)律性的行動,被看作區(qū)分時令節(jié)氣的重要標志。
中國古代將大寒分為三候:“一候雞乳,二候征鳥厲疾,三候水澤腹堅”。就是說道大寒節(jié)氣便可以孵小雞了;而鷹隼之類的征鳥,卻正處于捕食能力極強的狀態(tài),盤旋于空中到處尋找食物,以補充身體的能量抵御嚴寒;在一年的最后5天內,水域中的冰一直凍到水黨中央,且最結實、最厚,孩童們可以盡情在河上溜冰(這種活動一般出現在黃河以北地區(qū))。
此外,大寒出現的花信風候為“一候瑞香,二候蘭花,三候山礬(生于江南一帶)”。也可作為判斷大寒的重要標志。
叁 季節(jié)特征
大寒時節(jié),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qū)平均氣溫多為6~8℃,比小寒高出近1℃。“小寒大寒,冷成一團”的諺語,說明大寒節(jié)氣也是一年中的寒冷時期。
對于某些作物來說,在一定生育期內需要有適當的低溫。冬性較強的小麥、油菜,通過春化階段就要求較低的溫度,否則不能正常生長發(fā)育。
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qū)常年冬暖,過早播種的小麥、油菜,往往長勢太旺,提前拔節(jié)、抽苔,抗寒能力大大減弱,容易遭受低溫霜凍的危害。
可見,因地制宜選擇作物品種,適時播栽,并采取有效地促進和控制措施,乃是奪取高產的重要一環(huán)。
肆 大寒詩詞
《村居苦寒》
[唐]白居易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紛紛。
竹柏皆凍死,況彼無衣民。
回觀村閭間,十室八九貧。
北風利如劍,布絮不蔽身。
唯燒蒿棘火,愁坐夜待晨。
乃知大寒歲,農者尤苦辛。
顧我當此日,草堂深掩門。
褐裘覆紖被,坐臥有馀溫。
幸免饑凍苦,又無壟畝勤。
念彼深可愧,自問是何人。
版權所有:中共內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技術支持: 內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
壹 節(jié)氣簡介
大寒是農歷二十四節(jié)氣中最后一個節(jié)氣,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陽到達黃經300°時為“大寒”。大寒,是天氣寒冷到極點的意思。
《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大寒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
這時寒潮南下頻繁,是中國大部地區(qū)一年中的寒冷時期,風大、低溫、地面積雪不化,呈現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凍的嚴寒景象。
詩云“蠟樹銀山炫皎光,朔風獨嘯靜三江。老農猶喜高天雪,況有來年麥果香。”(左河水)
過了大寒又立春,即迎來新一年的節(jié)氣輪回。
貳 節(jié)氣三候
俗話說:“花木管時令,鳥鳴報農時”?;ú輼淠尽ⅧB獸飛禽均按照季節(jié)活動,因此它們規(guī)律性的行動,被看作區(qū)分時令節(jié)氣的重要標志。
中國古代將大寒分為三候:“一候雞乳,二候征鳥厲疾,三候水澤腹堅”。就是說道大寒節(jié)氣便可以孵小雞了;而鷹隼之類的征鳥,卻正處于捕食能力極強的狀態(tài),盤旋于空中到處尋找食物,以補充身體的能量抵御嚴寒;在一年的最后5天內,水域中的冰一直凍到水黨中央,且最結實、最厚,孩童們可以盡情在河上溜冰(這種活動一般出現在黃河以北地區(qū))。
此外,大寒出現的花信風候為“一候瑞香,二候蘭花,三候山礬(生于江南一帶)”。也可作為判斷大寒的重要標志。
叁 季節(jié)特征
大寒時節(jié),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qū)平均氣溫多為6~8℃,比小寒高出近1℃。“小寒大寒,冷成一團”的諺語,說明大寒節(jié)氣也是一年中的寒冷時期。
對于某些作物來說,在一定生育期內需要有適當的低溫。冬性較強的小麥、油菜,通過春化階段就要求較低的溫度,否則不能正常生長發(fā)育。
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qū)常年冬暖,過早播種的小麥、油菜,往往長勢太旺,提前拔節(jié)、抽苔,抗寒能力大大減弱,容易遭受低溫霜凍的危害。
可見,因地制宜選擇作物品種,適時播栽,并采取有效地促進和控制措施,乃是奪取高產的重要一環(huán)。
肆 大寒詩詞
《村居苦寒》
[唐]白居易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紛紛。
竹柏皆凍死,況彼無衣民。
回觀村閭間,十室八九貧。
北風利如劍,布絮不蔽身。
唯燒蒿棘火,愁坐夜待晨。
乃知大寒歲,農者尤苦辛。
顧我當此日,草堂深掩門。
褐裘覆紖被,坐臥有馀溫。
幸免饑凍苦,又無壟畝勤。
念彼深可愧,自問是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