擲布魯,蒙古語稱“布魯·朝赫胡”或“布魯·西德胡”。布魯為蒙古族傳統(tǒng)狩獵器具,據(jù)形制不同大體可分為朱如很·布魯、圖勒嘎·布魯和海木勒·布魯?shù)热N類型。
朱如很·布魯是用銅或鐵打制成“心”狀,將其用皮條系在用彎形木頭制成的布魯前端,專用于獵取狼或野豬等大型猛獸的獵具。這種布魯多在近距離使用,一般不超過20米。“心”形金屬重量較大,雖投擲不遠,但其力度很大;打中獵物后,其“心”形金屬一般就會打進獵物體內(nèi),使其斃命。
圖拉嘎·布魯為圓型,頂部裝有鉛頭或銅、鐵箍環(huán),布魯頂端一般刻有細致花紋。用鉛溶化后倒在花紋中。圖拉嘎·布魯是獵兔子、野雞等小型野獸的獵具。
海木勒·布魯為鐮刀狀,用榆木制造,作為日常練習用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體育委員會認為開展“布魯”活動,對鍛煉身體、活躍群眾文化生活都有一定好處,便把擲布魯納入民族體育項目之中。擲布魯比賽以賽制可分為投遠和擲準兩種類型。投遠以擲出的距離遠近定名次,有點像標槍運動。擲準則以擊中目標物后的得分多少來排列名次。擲布魯比賽的場地比較簡單。投遠場地約同現(xiàn)代標槍場地。擲準場地需要750平方米的長方形平坦地塊。在場地一端劃一條橫投擲線,在距離30米外設(shè)圓形木柱3根為投準目標。柱高50厘米左右,上端直徑約4厘米,下端直徑約6厘米。木柱間隔10厘米。正式比賽時,不論投遠或擲準,每人均以3次為限,每次投3個布魯。擲準的積分辦法為:1次直接投中3根木柱得10分,間接投中3根木柱得8分;1次直接投中2根木柱得6分,間接投中2根木柱得4分;1次直接投中1根木柱得2分,間接投中1根木柱得1分。三輪投擲完畢之后以得分多少定名次。一般要給前三名頒發(fā)獎品。獎品多為綿羊、磚茶、哈達、綢緞等。此外,還有馬上投擲和連續(xù)投擲等賽事。擲布魯是一項既考驗力量,又測試技巧的傳統(tǒng)體育運動,在蒙古民族中備受歡迎。
版權(quán)所有:中共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技術(shù)支持: 內(nèi)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
擲布魯,蒙古語稱“布魯·朝赫胡”或“布魯·西德胡”。布魯為蒙古族傳統(tǒng)狩獵器具,據(jù)形制不同大體可分為朱如很·布魯、圖勒嘎·布魯和海木勒·布魯?shù)热N類型。
朱如很·布魯是用銅或鐵打制成“心”狀,將其用皮條系在用彎形木頭制成的布魯前端,專用于獵取狼或野豬等大型猛獸的獵具。這種布魯多在近距離使用,一般不超過20米。“心”形金屬重量較大,雖投擲不遠,但其力度很大;打中獵物后,其“心”形金屬一般就會打進獵物體內(nèi),使其斃命。
圖拉嘎·布魯為圓型,頂部裝有鉛頭或銅、鐵箍環(huán),布魯頂端一般刻有細致花紋。用鉛溶化后倒在花紋中。圖拉嘎·布魯是獵兔子、野雞等小型野獸的獵具。
海木勒·布魯為鐮刀狀,用榆木制造,作為日常練習用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體育委員會認為開展“布魯”活動,對鍛煉身體、活躍群眾文化生活都有一定好處,便把擲布魯納入民族體育項目之中。擲布魯比賽以賽制可分為投遠和擲準兩種類型。投遠以擲出的距離遠近定名次,有點像標槍運動。擲準則以擊中目標物后的得分多少來排列名次。擲布魯比賽的場地比較簡單。投遠場地約同現(xiàn)代標槍場地。擲準場地需要750平方米的長方形平坦地塊。在場地一端劃一條橫投擲線,在距離30米外設(shè)圓形木柱3根為投準目標。柱高50厘米左右,上端直徑約4厘米,下端直徑約6厘米。木柱間隔10厘米。正式比賽時,不論投遠或擲準,每人均以3次為限,每次投3個布魯。擲準的積分辦法為:1次直接投中3根木柱得10分,間接投中3根木柱得8分;1次直接投中2根木柱得6分,間接投中2根木柱得4分;1次直接投中1根木柱得2分,間接投中1根木柱得1分。三輪投擲完畢之后以得分多少定名次。一般要給前三名頒發(fā)獎品。獎品多為綿羊、磚茶、哈達、綢緞等。此外,還有馬上投擲和連續(xù)投擲等賽事。擲布魯是一項既考驗力量,又測試技巧的傳統(tǒng)體育運動,在蒙古民族中備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