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一是一年之首,即歲首節(jié),俗稱大年初一。是日凌晨,為迎接財神、辭舊迎新、乞求一年富貴吉祥,各家在院中張燈結彩,焚香敬祖,點燃旺火,大放鞭炮。農家大人小孩屆時將一捆捆柴火抱入屋里,以取抱“財”之意。隨后,家人均身著旗裝或新衣,腰束紅帶,團坐一起吃更歲餃子或元宵,取吉慶團圓之意。所包餃子中一般有放入銅錢的數個,以占卜新的一年中食到者的吉慶。食畢,長輩要接受晚輩的拜年辭歲禮。先將家中輩份最高的老人請到主位上,其余人按輩份依次行叩首拜年禮;然后次一輩的人再接受下一輩人的叩拜。受禮者需對晚輩說幾句吉祥話語,必須賞給拜年者壓歲錢,以示關懷。叩拜完畢后,全家人開始守歲,大人多打牌下棋,小孩則多提燈籠滿街玩耍和放鞭炮。人們徹夜不眠,直到興盡方休。滿族民間有子女守歲可延長父母壽命的說法。五更時分,人們又燃放鞭炮,歡迎灶王爺回家過年。清晨早飯后,人們穿飾一新,去給親戚好友拜年賀歲。歲首節(jié)有種種禁忌,如忌開箱、掃地、往外潑水倒土和打碎碗碟等,同時還忌花錢。
初八日,是清朝時綏遠城滿族人的祭星之日。傍晚時,各家將早已制成的石榴狀燈籠百余盞取出,并蘸以燈油,分別點之,分置于宅院中門窗各處。并執(zhí)燈出院門,置于常行道路之兩旁,且行且點,燈火閃爍,一片通明。最后,沿途點燈至城外護城河邊始止。此俗,民間稱之為“散燈”,今已不存。
版權所有:中共內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技術支持: 內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
正月初一是一年之首,即歲首節(jié),俗稱大年初一。是日凌晨,為迎接財神、辭舊迎新、乞求一年富貴吉祥,各家在院中張燈結彩,焚香敬祖,點燃旺火,大放鞭炮。農家大人小孩屆時將一捆捆柴火抱入屋里,以取抱“財”之意。隨后,家人均身著旗裝或新衣,腰束紅帶,團坐一起吃更歲餃子或元宵,取吉慶團圓之意。所包餃子中一般有放入銅錢的數個,以占卜新的一年中食到者的吉慶。食畢,長輩要接受晚輩的拜年辭歲禮。先將家中輩份最高的老人請到主位上,其余人按輩份依次行叩首拜年禮;然后次一輩的人再接受下一輩人的叩拜。受禮者需對晚輩說幾句吉祥話語,必須賞給拜年者壓歲錢,以示關懷。叩拜完畢后,全家人開始守歲,大人多打牌下棋,小孩則多提燈籠滿街玩耍和放鞭炮。人們徹夜不眠,直到興盡方休。滿族民間有子女守歲可延長父母壽命的說法。五更時分,人們又燃放鞭炮,歡迎灶王爺回家過年。清晨早飯后,人們穿飾一新,去給親戚好友拜年賀歲。歲首節(jié)有種種禁忌,如忌開箱、掃地、往外潑水倒土和打碎碗碟等,同時還忌花錢。
初八日,是清朝時綏遠城滿族人的祭星之日。傍晚時,各家將早已制成的石榴狀燈籠百余盞取出,并蘸以燈油,分別點之,分置于宅院中門窗各處。并執(zhí)燈出院門,置于常行道路之兩旁,且行且點,燈火閃爍,一片通明。最后,沿途點燈至城外護城河邊始止。此俗,民間稱之為“散燈”,今已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