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久久久久国产|AV永久精品无码国产|99亚洲专区福利在线|人妖精品亚洲永久免费精品|91爱国产成人毛片国产a|aV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无码|国产免费av片在线观看与下载|国产成人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

二人臺的鄉(xiāng)土滋養(yǎng)和鄉(xiāng)愁寄托

發(fā)布時間:2017-03-27 【字體:
  •  

    土右旗村民在觀看二人臺惠民演出

     

    1958年,呼和浩特二人臺藝術(shù)團在北京演出《打金錢》 (資料圖片)

     

    土右旗烏蘭牧騎二人臺藝術(shù)團惠民演出

     

    呼和浩特二人臺藝術(shù)研究劇院演出劇照

     

    二人臺現(xiàn)代戲《花落花開》近日在呼和浩特民族劇場上演,現(xiàn)場觀眾開懷大笑

     

    20172151435分,呼和浩特市土左旗白廟子鎮(zhèn)瓦房院新村的廣場上,一場二人臺惠民演出即將開始。

    裝臺、樂器調(diào)試、化妝……呼和浩特二人臺藝術(shù)研究劇院演職人員一連串的動作,撩撥著村民們的心。

    “馬上開演了,叫你奶奶去,快點兒!”70歲的包昌祥緊催著孫子。

    盡管當(dāng)?shù)氐臍鉁厥橇阆率畮锥?,但并未妨礙群眾從四面八方趕來,700平米的廣場上,一袋煙功夫就座無虛席。

    72歲的云志強為了占一個視野較好的位置,提前半個多小時就來到這里。他說:“好多年看不上一次二人臺,今天總算圓夢了?!?SPAN lang=EN-US>

    聽說這里今天有二人臺演出,正在呼和浩特市住院的清水河縣農(nóng)民張三在老伴兒的陪同下,乘坐公交車專程趕來。

    “陽婆婆出來照山紅,擔(dān)起個菜擔(dān)擔(dān)出了家門,今天不到別處去,我一心要到王家營……”隨著《賣菜》的開場,瓦房院新村的這場二人臺演出在一百多雙眼睛的注視下正式拉開帷幕。

    “這山瞭見那山高,也不知哪山櫻桃好。你和哥哥漫山山跑,我們打罷櫻桃吃餃餃?!本o接著就是人們耳熟能詳?shù)摹洞驒烟摇贰?SPAN lang=EN-US>

    臺下,一個稚嫩的笑聲不斷從人群中鉆出。記者走到這個小男孩身邊問:“你笑啥呢,能看懂嗎?”“能看懂,演得太搞笑了,我覺得非常快樂開心。” 10歲的侯景琦笑著說。

    27歲的趙永枝穿著厚厚的羽絨服,站在舞臺的一側(cè),靜靜地觀看著這場地方小戲——二人臺?!半m然我是第一次看二人臺,但真的很好看,說唱的詞句特別精彩?!壁w永枝說。

    村民孫繼成認為,二人臺的內(nèi)容非常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既接地氣,又有現(xiàn)實指導(dǎo)意義,這正是我們老百姓最喜愛的藝術(shù)。

    77歲的張三一動不動,全神貫注,仿佛一個時代望著另一個時代。

    看著看著,眼前的場景一下子把張三的思緒勾到了60多年前。他說:“記得我12歲那年,我大我媽帶著我去看二人臺,見到一個賣麻糖的攤點,我死活不走,嚷嚷著要吃,當(dāng)時我大同意,可我媽怕花錢不給買,就因為這個,他們當(dāng)場打了一架,唉!”他搖著頭。

    其實,感同身受的還不止張三一人。武川縣居民楊彩云告訴記者:“每次看二人臺,都能勾起我對童年的回憶,那時的天真爛漫,那時姥爺帶著我看戲的情景,仍歷歷在目。現(xiàn)在雖然可看的文藝節(jié)目很多,但任何劇種都取代不了我對二人臺的鐘情?!?SPAN lang=EN-US>

    的確,幾十年前的內(nèi)蒙古大部分農(nóng)村牧區(qū),只要有紅白喜事,就有二人臺演出;只要逢年過節(jié),就從不落下二人臺助興,每個村子每年至少有一兩場交流會,二人臺當(dāng)然是必備劇種。

    達拉特旗吉格斯太鎮(zhèn)貴平村村民賈二蛇說:“過去,村里的男女老少不僅人人都喜歡看二人臺,還都會唱,那是村里人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SPAN lang=EN-US>

    同村村民楊良是當(dāng)?shù)赜忻亩伺_世家,他打揚琴,二弟吹枚(笛子),三弟拉四胡,一家人就是個劇團。只要村里有人辦事宴,一叫就到,通宵免費演出。楊良說:“不為別的,就是圖個紅火?!?SPAN lang=EN-US>

    在呼和浩特市工作的王三文回想起當(dāng)年在家鄉(xiāng)達拉特旗的童年生活,依然記憶猶新。他說:“那個年代村里只要有二人臺演出,我媽就給我炒瓜子炒豆豆,一家人像過年似的大步流星地跑去看,那個激動今天是無法想象的?!?SPAN lang=EN-US>

    而對于烏拉特后旗巴音寶力格鎮(zhèn)五支渠村村民杜會云來說,二人臺已經(jīng)成為他一生揮之不去的痛。

    “軟溜溜的油糕胡麻油來炸,吃上磴口的華萊士保你不想家。鮮紅鮮紅的枸杞房拍拍上晾,想喝后套的二鍋頭,請你沿著柏油路……”每當(dāng)聽到二人臺《夸河套》,48歲的杜會云總是難掩悲傷。因為這是他父親生前最喜歡的二人臺曲目,也是他永遠無法彌補的一段遺憾。

    小時候,不管是本村,還是幾十里外的鄰村,只要有二人臺演出,父親總是帶著杜會云步行前往,一場不落。參加工作后,杜會云再也沒陪父親看過一次二人臺。只是每次回家,父親總要叮囑他,下次回來記得給爸爸買幾盤二人臺的碟,他每次都滿口答應(yīng)。然而,直到父親去世,杜會云的承諾始終沒有兌現(xiàn)。杜會云說:“父親去世那天,我專門去音像店買了50多張二人臺的碟,只為完成父親的心愿?!惫蛟诟赣H的遺像前,杜會云把買來的碟一張一張地放給父親聽。直到現(xiàn)在,他家那臺老式的DVD仍不時響起二人臺的樂音。

    人們不禁要問,一部戲曲到底可以承載多少情感?

    內(nèi)蒙古二人臺藝術(shù)標(biāo)志性人物武利平認為,最好的藝術(shù),一定是與情感融為一體的。比如《叔嫂情》,就是哥哥死了后,嫂嫂和小叔子相依為命,一起勞作,一起生活,最終組成了一個幸福的家庭。

    二人臺是一種經(jīng)歷了從山上到炕上再到臺上的地方戲曲。在近代,人們在勞動、行走之余,三五成群,或在街巷口,或在熱炕頭,圍坐在一起,亮開嗓門,自娛自樂地唱起山曲小調(diào),抒發(fā)心中的喜悅哀愁。

    他們有時走出院子,來到田間地頭、節(jié)日廟會等場合,具有了表演的性質(zhì),這種形式被稱作“打坐腔”。由于這種演出極其簡便靈活,完全不需要劇場、舞臺,甚至連把椅子也不用,三五七八人拉開場地,站著唱,站著演,所以又叫“打地攤” “打玩意兒”。

    1951年,老一輩革命家楊植霖將該劇種正式命名為“二人臺”。

    據(jù)史料記載,二人臺孕育在晉陜冀,形成在內(nèi)蒙古中西部,發(fā)展在蒙、晉、陜、冀、甘、寧六省區(qū)120多個旗縣,受眾達1500多萬人,有150多年的歷史。

    二人臺的唱腔和牌曲具有優(yōu)美、清新、秀麗、明朗等特點。唱腔多承用民歌曲調(diào),原始曲調(diào)由內(nèi)蒙古中西部地區(qū)漢族民歌、晉北民歌、陜北民歌、蒙古族民歌、冀北民歌等演變而來;牌曲基本上是民歌基礎(chǔ)上的器樂化,吸收了許多晉劇曲牌、民間吹打樂和宗教音樂。

    以呼和浩特為界,二人臺分為東西兩路:東路二人臺主要流行于烏蘭察布、大同、朔州和張家口等地。西路二人臺主要流行于呼和浩特、包頭、巴彥淖爾、鄂爾多斯、榆林和忻州地區(qū)。這兩路二人臺在樂器、唱腔、語言及表演形式等方面均有所不同。

    在“走西口”那個年代,來自晉陜冀的人們白天干活勞作,晚上聚到一起,用自娛自樂的方式解除一天勞作的辛苦,并通過這種藝術(shù)形式表達對家鄉(xiāng)與親人的思念。

    對二人臺研究了40多年的內(nèi)蒙古通志館館長邢野認為,沒有“走西口”的人們,絕不會產(chǎn)生二人臺。凡是種海紅子樹和吃酸粥的地方,一定流行二人臺。

    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二人臺之所以博得群眾如此深愛,就是它的內(nèi)容非常貼近群眾。家長里短、兒女情長、愛情婚姻、善惡美丑等,都在活生生地反映現(xiàn)實,這恰恰是地方戲曲的魅力所在。如《淹壩口子》《轉(zhuǎn)山頭》《抓壯丁》等,具有較強的思想性和人民性。

    由于二人臺適合露天觀看,四面八方的人聚集到一起,有說有笑,既便于交流,又能增加鄰里間感情,豐富村民文化生活。

    土右旗溝門鎮(zhèn)北只圖村村民董二龍對記者說:“40多年前的一天,一位朋友拉著我去看了一場二人臺演出,我一下子就被它的音樂和唱詞迷上了,之后我一有空閑時間就跟著村里的那些小戲班學(xué)唱。”

    當(dāng)然,群眾喜愛二人臺,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它具有滑稽、熱鬧、風(fēng)趣的特點。比如《鬧元宵》《打秋千》《借冠子》等,這些劇目久演不衰,能成為二人臺的保留劇目,是因為它的這些喜劇風(fēng)格迎合了群眾的需要,也與時代合拍。

    呼和浩特市18歲的高中生王帥盡管只看過幾次二人臺演出,就徹底喜歡上了。他說:“二人臺特別熱鬧風(fēng)趣,能讓人放松神經(jīng),緩解壓力?!?SPAN lang=EN-US>

    由于二人臺的語言生動活潑,通俗易懂,再加上用方言說唱,很接地氣。如“燈瓜瓜點燈半炕炕明,燒酒盅盅挖米不嫌哥哥窮。”“脆圪錚錚的油梨一包包水,一句話說在哥哥心嘴嘴里?!?SPAN lang=EN-US>

    包頭市西口文化研究會會長鄭少如認為,二人臺是用西部方言說唱,其魅力恰恰是在西部獨有的語言上。比如“手搬住肩膀親了一個嘴,滿肚肚的生鐵圪蛋化成了水?!薄跋肽阆氲拿粤艘粋€竅,淚蛋蛋和泥蓋起一座廟?!?SPAN lang=EN-US>

    他說:“如果改成‘他倆接了個吻,心理熱乎乎的’和‘想你想的淚流成河’,就沒有任何味道了。”

    對此,內(nèi)蒙古二人臺藝術(shù)團團長、內(nèi)蒙古戲劇家協(xié)會主席武利平也有同感。他說,二人臺最大的魅力就是語言,如“銅瓢鐵瓢水甕上掛,自死不說那拉倒的話”,這種句子文學(xué)家是寫不出來的。

    而呼和浩特二人臺研究劇院院長段八旺認為,二人臺最大的魅力是音樂。他舉例說:“到浙江演出,雖然當(dāng)?shù)厝寺牪欢覀兊恼Z言,但二人臺高亢、激昂的音樂深深地吸引了他們,戲散了,好多觀眾依舊沉浸在這美妙的音樂中,久久不愿離開?!?SPAN lang=EN-US>

    二人臺藝術(shù)在各族群眾的喜愛中延伸著它的生命力。

    19534月,內(nèi)蒙古二人臺進京演出《走西口》《打金錢》等劇目。1960年至1962年,《賣菜》和《打金錢》在京演出。19641217,達拉特旗二人臺藝人馬海、梅引弟進京參加全國少數(shù)民族業(yè)余藝術(shù)觀摩演出會,一曲《對了》贏得在場觀眾的陣陣掌聲。

    統(tǒng)計顯示,僅呼和浩特二人臺藝術(shù)研究劇院在建院60多年時間里,就14次進京演出。

    半個世紀(jì)以來,內(nèi)蒙古各縣市的二人臺劇團在滿足廣大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同時,還獲得了幾百次大獎,其中《花落花開》劇目獲得了文化部主辦的專業(yè)舞臺藝術(shù)政府獎——文華獎,演員段八旺榮獲文華表演獎。

    “九曲黃河浪花花流,絲嘍嘍的春風(fēng)吹進山溝溝?!薄耙粚x鴦順?biāo)鳎t彤彤的剪紙貼在窗口口。”“胡燕兒壘窩房頂頂上吊,我愛兄弟誰知道?!薄鞍胄男氖窍瞾戆胄男氖浅睿畹氖窍铲o鵲不來叫枝頭。”

    舞臺上,劉淑榮和朱原良演唱的二人臺小戲《叔嫂情》精彩絕倫,贏來陣陣掌聲。

    風(fēng),嗖嗖地刮著。呼和浩特二人臺藝術(shù)研究劇院的下午場演出在此起彼伏的爆竹聲中暫時結(jié)束,但晚場演出的大幕在3個小時后又即將拉開。

    觀眾們一一離去,張三老人眼睛直勾勾地盯著空蕩蕩的舞臺,久久不愿離開,離開這真正屬于他的“舞臺”。

    他說:“晚場看不上了,我得趕回醫(yī)院,只希望有生之年,我還能再看一次二人臺?!保ㄓ浾?劉向平 張磊)

     

上一篇:
定遠營古城
下一篇:
達斡爾族民間舞蹈
聲明: 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于《內(nèi)蒙古區(qū)情網(wǎng)》官方網(wǎng)站

版權(quán)所有:中共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備05003250號-3

蒙公安備案:15010502000173號

政府網(wǎng)站標(biāo)識碼:1500000032

技術(shù)支持: 內(nèi)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

二人臺的鄉(xiāng)土滋養(yǎng)和鄉(xiāng)愁寄托

發(fā)布時間:2017-03-27 來源:《內(nèi)蒙古日報》        【字體:
  •  

    土右旗村民在觀看二人臺惠民演出

     

    1958年,呼和浩特二人臺藝術(shù)團在北京演出《打金錢》 (資料圖片)

     

    土右旗烏蘭牧騎二人臺藝術(shù)團惠民演出

     

    呼和浩特二人臺藝術(shù)研究劇院演出劇照

     

    二人臺現(xiàn)代戲《花落花開》近日在呼和浩特民族劇場上演,現(xiàn)場觀眾開懷大笑

     

    20172151435分,呼和浩特市土左旗白廟子鎮(zhèn)瓦房院新村的廣場上,一場二人臺惠民演出即將開始。

    裝臺、樂器調(diào)試、化妝……呼和浩特二人臺藝術(shù)研究劇院演職人員一連串的動作,撩撥著村民們的心。

    “馬上開演了,叫你奶奶去,快點兒!”70歲的包昌祥緊催著孫子。

    盡管當(dāng)?shù)氐臍鉁厥橇阆率畮锥?,但并未妨礙群眾從四面八方趕來,700平米的廣場上,一袋煙功夫就座無虛席。

    72歲的云志強為了占一個視野較好的位置,提前半個多小時就來到這里。他說:“好多年看不上一次二人臺,今天總算圓夢了?!?SPAN lang=EN-US>

    聽說這里今天有二人臺演出,正在呼和浩特市住院的清水河縣農(nóng)民張三在老伴兒的陪同下,乘坐公交車專程趕來。

    “陽婆婆出來照山紅,擔(dān)起個菜擔(dān)擔(dān)出了家門,今天不到別處去,我一心要到王家營……”隨著《賣菜》的開場,瓦房院新村的這場二人臺演出在一百多雙眼睛的注視下正式拉開帷幕。

    “這山瞭見那山高,也不知哪山櫻桃好。你和哥哥漫山山跑,我們打罷櫻桃吃餃餃?!本o接著就是人們耳熟能詳?shù)摹洞驒烟摇贰?SPAN lang=EN-US>

    臺下,一個稚嫩的笑聲不斷從人群中鉆出。記者走到這個小男孩身邊問:“你笑啥呢,能看懂嗎?”“能看懂,演得太搞笑了,我覺得非??鞓烽_心?!?SPAN lang=EN-US> 10歲的侯景琦笑著說。

    27歲的趙永枝穿著厚厚的羽絨服,站在舞臺的一側(cè),靜靜地觀看著這場地方小戲——二人臺?!半m然我是第一次看二人臺,但真的很好看,說唱的詞句特別精彩?!壁w永枝說。

    村民孫繼成認為,二人臺的內(nèi)容非常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既接地氣,又有現(xiàn)實指導(dǎo)意義,這正是我們老百姓最喜愛的藝術(shù)。

    77歲的張三一動不動,全神貫注,仿佛一個時代望著另一個時代。

    看著看著,眼前的場景一下子把張三的思緒勾到了60多年前。他說:“記得我12歲那年,我大我媽帶著我去看二人臺,見到一個賣麻糖的攤點,我死活不走,嚷嚷著要吃,當(dāng)時我大同意,可我媽怕花錢不給買,就因為這個,他們當(dāng)場打了一架,唉!”他搖著頭。

    其實,感同身受的還不止張三一人。武川縣居民楊彩云告訴記者:“每次看二人臺,都能勾起我對童年的回憶,那時的天真爛漫,那時姥爺帶著我看戲的情景,仍歷歷在目?,F(xiàn)在雖然可看的文藝節(jié)目很多,但任何劇種都取代不了我對二人臺的鐘情?!?SPAN lang=EN-US>

    的確,幾十年前的內(nèi)蒙古大部分農(nóng)村牧區(qū),只要有紅白喜事,就有二人臺演出;只要逢年過節(jié),就從不落下二人臺助興,每個村子每年至少有一兩場交流會,二人臺當(dāng)然是必備劇種。

    達拉特旗吉格斯太鎮(zhèn)貴平村村民賈二蛇說:“過去,村里的男女老少不僅人人都喜歡看二人臺,還都會唱,那是村里人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SPAN lang=EN-US>

    同村村民楊良是當(dāng)?shù)赜忻亩伺_世家,他打揚琴,二弟吹枚(笛子),三弟拉四胡,一家人就是個劇團。只要村里有人辦事宴,一叫就到,通宵免費演出。楊良說:“不為別的,就是圖個紅火?!?SPAN lang=EN-US>

    在呼和浩特市工作的王三文回想起當(dāng)年在家鄉(xiāng)達拉特旗的童年生活,依然記憶猶新。他說:“那個年代村里只要有二人臺演出,我媽就給我炒瓜子炒豆豆,一家人像過年似的大步流星地跑去看,那個激動今天是無法想象的?!?SPAN lang=EN-US>

    而對于烏拉特后旗巴音寶力格鎮(zhèn)五支渠村村民杜會云來說,二人臺已經(jīng)成為他一生揮之不去的痛。

    “軟溜溜的油糕胡麻油來炸,吃上磴口的華萊士保你不想家。鮮紅鮮紅的枸杞房拍拍上晾,想喝后套的二鍋頭,請你沿著柏油路……”每當(dāng)聽到二人臺《夸河套》,48歲的杜會云總是難掩悲傷。因為這是他父親生前最喜歡的二人臺曲目,也是他永遠無法彌補的一段遺憾。

    小時候,不管是本村,還是幾十里外的鄰村,只要有二人臺演出,父親總是帶著杜會云步行前往,一場不落。參加工作后,杜會云再也沒陪父親看過一次二人臺。只是每次回家,父親總要叮囑他,下次回來記得給爸爸買幾盤二人臺的碟,他每次都滿口答應(yīng)。然而,直到父親去世,杜會云的承諾始終沒有兌現(xiàn)。杜會云說:“父親去世那天,我專門去音像店買了50多張二人臺的碟,只為完成父親的心愿?!惫蛟诟赣H的遺像前,杜會云把買來的碟一張一張地放給父親聽。直到現(xiàn)在,他家那臺老式的DVD仍不時響起二人臺的樂音。

    人們不禁要問,一部戲曲到底可以承載多少情感?

    內(nèi)蒙古二人臺藝術(shù)標(biāo)志性人物武利平認為,最好的藝術(shù),一定是與情感融為一體的。比如《叔嫂情》,就是哥哥死了后,嫂嫂和小叔子相依為命,一起勞作,一起生活,最終組成了一個幸福的家庭。

    二人臺是一種經(jīng)歷了從山上到炕上再到臺上的地方戲曲。在近代,人們在勞動、行走之余,三五成群,或在街巷口,或在熱炕頭,圍坐在一起,亮開嗓門,自娛自樂地唱起山曲小調(diào),抒發(fā)心中的喜悅哀愁。

    他們有時走出院子,來到田間地頭、節(jié)日廟會等場合,具有了表演的性質(zhì),這種形式被稱作“打坐腔”。由于這種演出極其簡便靈活,完全不需要劇場、舞臺,甚至連把椅子也不用,三五七八人拉開場地,站著唱,站著演,所以又叫“打地攤” “打玩意兒”。

    1951年,老一輩革命家楊植霖將該劇種正式命名為“二人臺”。

    據(jù)史料記載,二人臺孕育在晉陜冀,形成在內(nèi)蒙古中西部,發(fā)展在蒙、晉、陜、冀、甘、寧六省區(qū)120多個旗縣,受眾達1500多萬人,有150多年的歷史。

    二人臺的唱腔和牌曲具有優(yōu)美、清新、秀麗、明朗等特點。唱腔多承用民歌曲調(diào),原始曲調(diào)由內(nèi)蒙古中西部地區(qū)漢族民歌、晉北民歌、陜北民歌、蒙古族民歌、冀北民歌等演變而來;牌曲基本上是民歌基礎(chǔ)上的器樂化,吸收了許多晉劇曲牌、民間吹打樂和宗教音樂。

    以呼和浩特為界,二人臺分為東西兩路:東路二人臺主要流行于烏蘭察布、大同、朔州和張家口等地。西路二人臺主要流行于呼和浩特、包頭、巴彥淖爾、鄂爾多斯、榆林和忻州地區(qū)。這兩路二人臺在樂器、唱腔、語言及表演形式等方面均有所不同。

    在“走西口”那個年代,來自晉陜冀的人們白天干活勞作,晚上聚到一起,用自娛自樂的方式解除一天勞作的辛苦,并通過這種藝術(shù)形式表達對家鄉(xiāng)與親人的思念。

    對二人臺研究了40多年的內(nèi)蒙古通志館館長邢野認為,沒有“走西口”的人們,絕不會產(chǎn)生二人臺。凡是種海紅子樹和吃酸粥的地方,一定流行二人臺。

    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二人臺之所以博得群眾如此深愛,就是它的內(nèi)容非常貼近群眾。家長里短、兒女情長、愛情婚姻、善惡美丑等,都在活生生地反映現(xiàn)實,這恰恰是地方戲曲的魅力所在。如《淹壩口子》《轉(zhuǎn)山頭》《抓壯丁》等,具有較強的思想性和人民性。

    由于二人臺適合露天觀看,四面八方的人聚集到一起,有說有笑,既便于交流,又能增加鄰里間感情,豐富村民文化生活。

    土右旗溝門鎮(zhèn)北只圖村村民董二龍對記者說:“40多年前的一天,一位朋友拉著我去看了一場二人臺演出,我一下子就被它的音樂和唱詞迷上了,之后我一有空閑時間就跟著村里的那些小戲班學(xué)唱?!?SPAN lang=EN-US>

    當(dāng)然,群眾喜愛二人臺,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它具有滑稽、熱鬧、風(fēng)趣的特點。比如《鬧元宵》《打秋千》《借冠子》等,這些劇目久演不衰,能成為二人臺的保留劇目,是因為它的這些喜劇風(fēng)格迎合了群眾的需要,也與時代合拍。

    呼和浩特市18歲的高中生王帥盡管只看過幾次二人臺演出,就徹底喜歡上了。他說:“二人臺特別熱鬧風(fēng)趣,能讓人放松神經(jīng),緩解壓力?!?SPAN lang=EN-US>

    由于二人臺的語言生動活潑,通俗易懂,再加上用方言說唱,很接地氣。如“燈瓜瓜點燈半炕炕明,燒酒盅盅挖米不嫌哥哥窮。”“脆圪錚錚的油梨一包包水,一句話說在哥哥心嘴嘴里?!?SPAN lang=EN-US>

    包頭市西口文化研究會會長鄭少如認為,二人臺是用西部方言說唱,其魅力恰恰是在西部獨有的語言上。比如“手搬住肩膀親了一個嘴,滿肚肚的生鐵圪蛋化成了水?!薄跋肽阆氲拿粤艘粋€竅,淚蛋蛋和泥蓋起一座廟?!?SPAN lang=EN-US>

    他說:“如果改成‘他倆接了個吻,心理熱乎乎的’和‘想你想的淚流成河’,就沒有任何味道了?!?SPAN lang=EN-US>

    對此,內(nèi)蒙古二人臺藝術(shù)團團長、內(nèi)蒙古戲劇家協(xié)會主席武利平也有同感。他說,二人臺最大的魅力就是語言,如“銅瓢鐵瓢水甕上掛,自死不說那拉倒的話”,這種句子文學(xué)家是寫不出來的。

    而呼和浩特二人臺研究劇院院長段八旺認為,二人臺最大的魅力是音樂。他舉例說:“到浙江演出,雖然當(dāng)?shù)厝寺牪欢覀兊恼Z言,但二人臺高亢、激昂的音樂深深地吸引了他們,戲散了,好多觀眾依舊沉浸在這美妙的音樂中,久久不愿離開?!?SPAN lang=EN-US>

    二人臺藝術(shù)在各族群眾的喜愛中延伸著它的生命力。

    19534月,內(nèi)蒙古二人臺進京演出《走西口》《打金錢》等劇目。1960年至1962年,《賣菜》和《打金錢》在京演出。19641217,達拉特旗二人臺藝人馬海、梅引弟進京參加全國少數(shù)民族業(yè)余藝術(shù)觀摩演出會,一曲《對了》贏得在場觀眾的陣陣掌聲。

    統(tǒng)計顯示,僅呼和浩特二人臺藝術(shù)研究劇院在建院60多年時間里,就14次進京演出。

    半個世紀(jì)以來,內(nèi)蒙古各縣市的二人臺劇團在滿足廣大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同時,還獲得了幾百次大獎,其中《花落花開》劇目獲得了文化部主辦的專業(yè)舞臺藝術(shù)政府獎——文華獎,演員段八旺榮獲文華表演獎。

    “九曲黃河浪花花流,絲嘍嘍的春風(fēng)吹進山溝溝?!薄耙粚x鴦順?biāo)?,紅彤彤的剪紙貼在窗口口。”“胡燕兒壘窩房頂頂上吊,我愛兄弟誰知道?!薄鞍胄男氖窍瞾戆胄男氖浅睿畹氖窍铲o鵲不來叫枝頭?!?SPAN lang=EN-US>

    舞臺上,劉淑榮和朱原良演唱的二人臺小戲《叔嫂情》精彩絕倫,贏來陣陣掌聲。

    風(fēng),嗖嗖地刮著。呼和浩特二人臺藝術(shù)研究劇院的下午場演出在此起彼伏的爆竹聲中暫時結(jié)束,但晚場演出的大幕在3個小時后又即將拉開。

    觀眾們一一離去,張三老人眼睛直勾勾地盯著空蕩蕩的舞臺,久久不愿離開,離開這真正屬于他的“舞臺”。

    他說:“晚場看不上了,我得趕回醫(yī)院,只希望有生之年,我還能再看一次二人臺。”(記者 劉向平 張磊)

     

上一篇:
下一篇:
聲明: 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于《內(nèi)蒙古區(qū)情網(wǎng)》官方網(wǎng)站
智能導(dǎo)讀
    無相關(guān)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