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分布著巴丹吉林、騰格里、烏蘭布和、庫布其四大沙漠和渾善達克、毛烏素、科爾沁和呼倫貝爾四大沙地,總面積約30多萬平方公里,居全國第二。
一、巴丹吉林沙漠
位于阿拉善盟額濟納河東岸古日乃湖以東、宗乃山和雅布賴山以西、拐子湖以南、北大山以北的地區(qū)。在行政區(qū)劃上屬阿拉善右旗與額濟納旗,在自然地帶上已處于阿拉善荒漠中心??偯娣e471萬公頃,是僅次于塔克拉瑪干和古爾班通古特兩大沙漠的中國第三大沙漠,是內(nèi)蒙古境內(nèi)第一大沙漠。它與騰格里沙漠及烏蘭布和沙漠統(tǒng)稱為阿拉善沙漠。巴丹吉林沙漠雖以流沙為主,但在沙丘及沙山上仍有稀疏的植物生長,主要分布在迎風坡及背風坡下部。主要為籽篙、花棒、麻黃等。
巴丹吉林沙漠內(nèi)分布有許多內(nèi)陸小湖,共113個,總水面3
二、騰格里沙漠
位于阿拉善盟東南部,賀蘭山西麓沖積平原與雅布賴山之間。其東部屬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西部屬甘肅省,南部屬寧夏回族自治區(qū),總面積367萬公頃,是中國第四大沙漠,內(nèi)蒙古第二大沙漠。騰格里系蒙古語,意“天”,地勢由東南向西北緩降,海拔1 200~1
三、庫布齊沙漠
位于鄂爾多斯高原脊線以北、黃河平原以南,呈東西條狀。庫布齊系蒙古語,意“弓弦”,因其橫臥于黃河灣,黃河為弓背,庫布齊沙漠則為弓弦。西起巴彥高勒對岸,東至托克托縣對岸,橫越鄂爾多斯市杭錦、達拉特、準格爾旗,長
四、烏蘭布和沙漠
東瀕黃河,西臨吉蘭泰鹽湖,南抵賀蘭山北麓,北接陰山系狼山。烏蘭布和系蒙古語,意“紅色的公?!?,東西寬
五、渾善達克沙地
位于錫林郭勒盟南部、大興安嶺西麓。東西走向,西起蘇尼特左旗昌圖錫力蘇木,經(jīng)蘇尼特右旗、阿巴嘎旗、錫林浩特市等旗市南段,橫貫鑲黃旗、正鑲白旗、正藍旗、多倫縣等地區(qū)之北境,進入赤峰市克什克騰旗境?!吨袊鴼v史地圖集》(元)注“也可迭烈孫”,(明)注“也可的里速”大沙窩,《大清帝國分省精圖》(蒙古全圖)注“伊哈雅魯遜沙地”全長
六、毛烏素沙地
又稱“烏審沙漠”,毛烏素系蒙古語,意為“不好的水”,以沙漠南端一小村名得名。沙漠東起陜西省神木縣,南越長城,西至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鹽池縣,北至鄂爾多斯高原脊線以南。面積400萬公頃,在鄂爾多斯市境內(nèi)250萬公頃,占全市總面積29%。以新月沙丘及沙鏈丘為主,并有少量的格狀沙丘和梁窩狀沙丘,由東北向西南排列。沙丘高一般5~10米,最高10~20米。流動沙丘占總面積的64%,主要分布在南部長城沿線,在鄂爾多斯市則以烏審召、珠和兩個蘇木為中心。沙漠年均降雨量從東南400~440毫米,向西北遞減為
七、科爾沁沙地
位于赤峰市翁牛特旗境內(nèi),蜿蜒伸展如同一條巨大的沙龍,素稱“八百里瀚?!?。據(jù)史書記載,一千多年前的科爾沁沙地也曾綠草繁茂,林木蔥籠,有“平地松林”之稱。可嘆天災人禍,這里成為一片沙的世界。但八百里瀚海并非生命的禁區(qū),沙丘與沙丘之間,不時有一片片綠色的湖泊,沙柳、沙篙等沙生植物與風沙頑強的抗爭著,呈現(xiàn)出一片盎然生機。騎著駱駝在沙海中漫游,別有一番情趣。
八、呼倫貝爾沙地
位于內(nèi)蒙古東北部呼倫貝爾高原。東部為大興安嶺西麓丘陵漫崗,西對達賚湖和克魯倫河,南與蒙古相連,北達海拉爾河北岸,地勢由東向西逐漸降低,且南部高于北部。東西長
呼倫貝爾沙地的氣候具有半濕潤、半干旱的過渡特點,沙地境內(nèi)的河流、湖泊、沼澤較多,水分條件優(yōu)越,年平均氣溫較低,年降水量多集中于夏秋季。沙地土壤中含沙量較大,一般多為中、細沙。風沙主要分布在沙漠及其外圍的沙質(zhì)平原上,在固定的風沙土中,發(fā)育著有機質(zhì)含量較高的黑沙土。近年來由于人們過度放牧,使得呼倫貝爾陳巴爾虎旗草原開始退化,從而形成中國的第四個沙地,而且是四大沙地中唯一仍在擴展的沙地。
——來源于《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志·旅游志》
版權所有:中共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技術支持: 內(nèi)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分布著巴丹吉林、騰格里、烏蘭布和、庫布其四大沙漠和渾善達克、毛烏素、科爾沁和呼倫貝爾四大沙地,總面積約30多萬平方公里,居全國第二。
一、巴丹吉林沙漠
位于阿拉善盟額濟納河東岸古日乃湖以東、宗乃山和雅布賴山以西、拐子湖以南、北大山以北的地區(qū)。在行政區(qū)劃上屬阿拉善右旗與額濟納旗,在自然地帶上已處于阿拉善荒漠中心。總面積471萬公頃,是僅次于塔克拉瑪干和古爾班通古特兩大沙漠的中國第三大沙漠,是內(nèi)蒙古境內(nèi)第一大沙漠。它與騰格里沙漠及烏蘭布和沙漠統(tǒng)稱為阿拉善沙漠。巴丹吉林沙漠雖以流沙為主,但在沙丘及沙山上仍有稀疏的植物生長,主要分布在迎風坡及背風坡下部。主要為籽篙、花棒、麻黃等。
巴丹吉林沙漠內(nèi)分布有許多內(nèi)陸小湖,共113個,總水面3
二、騰格里沙漠
位于阿拉善盟東南部,賀蘭山西麓沖積平原與雅布賴山之間。其東部屬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西部屬甘肅省,南部屬寧夏回族自治區(qū),總面積367萬公頃,是中國第四大沙漠,內(nèi)蒙古第二大沙漠。騰格里系蒙古語,意“天”,地勢由東南向西北緩降,海拔1 200~1
三、庫布齊沙漠
位于鄂爾多斯高原脊線以北、黃河平原以南,呈東西條狀。庫布齊系蒙古語,意“弓弦”,因其橫臥于黃河灣,黃河為弓背,庫布齊沙漠則為弓弦。西起巴彥高勒對岸,東至托克托縣對岸,橫越鄂爾多斯市杭錦、達拉特、準格爾旗,長
四、烏蘭布和沙漠
東瀕黃河,西臨吉蘭泰鹽湖,南抵賀蘭山北麓,北接陰山系狼山。烏蘭布和系蒙古語,意“紅色的公?!?,東西寬
五、渾善達克沙地
位于錫林郭勒盟南部、大興安嶺西麓。東西走向,西起蘇尼特左旗昌圖錫力蘇木,經(jīng)蘇尼特右旗、阿巴嘎旗、錫林浩特市等旗市南段,橫貫鑲黃旗、正鑲白旗、正藍旗、多倫縣等地區(qū)之北境,進入赤峰市克什克騰旗境?!吨袊鴼v史地圖集》(元)注“也可迭烈孫”,(明)注“也可的里速”大沙窩,《大清帝國分省精圖》(蒙古全圖)注“伊哈雅魯遜沙地”全長
六、毛烏素沙地
又稱“烏審沙漠”,毛烏素系蒙古語,意為“不好的水”,以沙漠南端一小村名得名。沙漠東起陜西省神木縣,南越長城,西至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鹽池縣,北至鄂爾多斯高原脊線以南。面積400萬公頃,在鄂爾多斯市境內(nèi)250萬公頃,占全市總面積29%。以新月沙丘及沙鏈丘為主,并有少量的格狀沙丘和梁窩狀沙丘,由東北向西南排列。沙丘高一般5~10米,最高10~20米。流動沙丘占總面積的64%,主要分布在南部長城沿線,在鄂爾多斯市則以烏審召、珠和兩個蘇木為中心。沙漠年均降雨量從東南400~440毫米,向西北遞減為
七、科爾沁沙地
位于赤峰市翁牛特旗境內(nèi),蜿蜒伸展如同一條巨大的沙龍,素稱“八百里瀚?!?。據(jù)史書記載,一千多年前的科爾沁沙地也曾綠草繁茂,林木蔥籠,有“平地松林”之稱。可嘆天災人禍,這里成為一片沙的世界。但八百里瀚海并非生命的禁區(qū),沙丘與沙丘之間,不時有一片片綠色的湖泊,沙柳、沙篙等沙生植物與風沙頑強的抗爭著,呈現(xiàn)出一片盎然生機。騎著駱駝在沙海中漫游,別有一番情趣。
八、呼倫貝爾沙地
位于內(nèi)蒙古東北部呼倫貝爾高原。東部為大興安嶺西麓丘陵漫崗,西對達賚湖和克魯倫河,南與蒙古相連,北達海拉爾河北岸,地勢由東向西逐漸降低,且南部高于北部。東西長
呼倫貝爾沙地的氣候具有半濕潤、半干旱的過渡特點,沙地境內(nèi)的河流、湖泊、沼澤較多,水分條件優(yōu)越,年平均氣溫較低,年降水量多集中于夏秋季。沙地土壤中含沙量較大,一般多為中、細沙。風沙主要分布在沙漠及其外圍的沙質(zhì)平原上,在固定的風沙土中,發(fā)育著有機質(zhì)含量較高的黑沙土。近年來由于人們過度放牧,使得呼倫貝爾陳巴爾虎旗草原開始退化,從而形成中國的第四個沙地,而且是四大沙地中唯一仍在擴展的沙地。
——來源于《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志·旅游志》